近日,广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广州保护中心”)专利预审服务案件量正式突破10000件大关,达成历史性里程碑!自2022年开通专利预审服务以来,短短数年,中心以高效专业的预审服务为笔,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热土为纸,绘就了知识产权赋能高质量发展的亮眼答卷,既精准对接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又强力支撑大湾区协同创新,成为无数创新主体逐梦前行的坚实保障。
逐光而行:从“快保护”到“优服务”的进阶之路
回溯发展足迹,广州保护中心的每一步跨越都精准踩准创新节拍。2022年7月1日正式开展专利预审服务,为广州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两大重点产业开通“快保护”绿色通道;首件预审发明专利仅用时28个工作日获授权,标志着“快保护”落地见效。2023年服务案件量突破3000件,审查周期平均压缩90%以上,授权率达85.3%;2024年案件量攀升至6413件,同比增幅27.2%;2025年11月,正式迈过万件门槛,实现历史性跨越。

中心服务网络持续织密,备案主体累计超2500家,覆盖1388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所“双一流”大学及13家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构建起全方位服务网络。
万件里程碑背后,是服务质效的持续跃升:发明专利占比长期稳定在90%以上,2025年达94.2%,高价值专利主导地位凸显;新材料产业(53.4%)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46.6%)案件齐头并进,契合广州产业核心方向;黄埔区(2111件)、天河区(1653件)等产业高地领跑,各区形成梯队发展格局。2024年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中心成功新增22个预审服务技术领域(IPC主分类小类),进一步拓宽服务覆盖面。
赋能湾区:筑牢创新发展的知识产权屏障
作为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广州保护中心立足广州、辐射湾区,创新构建“产业服务工作站-园区便企服务窗-企业预审员实践基地”三级精准服务网络。依托“三级质控+动态管理”质量控制体系,中心围绕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半导体、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等战略领域,为粤芯半导体、广汽埃安及金发科技等龙头企业提供“点对点”服务,累计处理相关产业预审案件超1500件,助力核心技术快速确权转化。
在大湾区协同创新中,中心成为技术成果转化“助推器”:助力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实现单笔3000万元技术成果转让,推动广州鹿山新材料专利产品斩获千万级营收,支撑广州市艾佛光通科技突破5G/6G滤波芯片自主技术。同时,通过“知产‘青’骑兵”走访、“羊城IP杯”大赛等特色活动,累计服务企业超50家,开展政策宣讲超50场次,构建“政校企”协同生态。

展望未来:迈向全链条精准赋能新征程
站在万件案件新起点,广州保护中心将秉持“公益服务、精准赋能”核心理念,向更高标准提质效、更宽领域拓服务、更深层次强赋能迈进。未来,中心将紧扣广州产业升级需求,持续优化服务效能、拓展预审领域;升级“知产赋能强企计划”,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专精特新”企业等不同主体推出差异化定制服务,实现创新全链条知识产权覆盖。
从第一件专利快速授权到万件案件精准护航,广州保护中心始终与创新同行、与时代同步。下一步,中心将继续以知识产权“快保护、强保护”为抓手,为广州打造科技创新强市、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注入更强劲动力,让每一份创新智慧在这片热土上生根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