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赛场未开城先热,全运激情已澎湃。11月8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进入最后1天倒计时,热烈氛围扑面而来!
广州、东莞、珠海、湛江、云浮等承办城市各展所长,以“一赛一策”践行“以赛营城”理念:老场馆焕新、城市品质升级、全民热情参与,赛场尚未开锣,这份用心已让人满怀期待!

赛场“变形记”!老场馆逆袭成流量密码

办赛非得新建场馆才算有排面?粤港澳19座承办城市用“旧馆焕新”给出了更聪明的答案——让老场馆适配新赛事,更让赛事反哺城市民生!

办赛事就是办城市。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破墙行动”成典范:近四十年老围墙换通透栏杆,变身“无界体育公园”,晨练、瑜伽、夜跑场景交融,公厕增设母婴室等设施。

大学城体育中心更聚焦青年需求,新增攀岩、越野滑轮等潮流运动场地,作为女子U16足球、攀岩赛事举办地,赛后向20万大学生及市民开放,免费跑道与优惠时段惠及全民。
承接网球赛事的珠海横琴国际网球中心,自去年起便启动全面升级改造,涵盖体育工艺、场馆信息化、竞赛器材与配套设施等多个方面。如今,场馆竞赛场地全面翻新,所有设施均达到了国内顶级赛事标准。

11月9日至20日,郑钦文、王欣瑜、张之臻……这些国内网坛的顶尖力量,将在横琴国际网球中心展开激烈角逐,为全国观众奉献一场场高水平的竞技盛宴。
深圳体育中心则以“科技赋能多功能”实现突破:这座1985年建成的城市“老地标”经拆除重建后,配备可开合屋盖、可移动斗屏和伸缩座椅,能快速完成羽毛球、篮球等16种高规格赛事的功能转换。

科技注入让老场馆重焕新生。馆内九片崭新羽毛球场地,在11月7日举行的十五运竞技羽毛球赛事亮相,一个月后还将无缝切换为飞镖比赛场地,功能性价比大幅提升。

城市“换皮肤”!赛事“乘数效应”凸显

如今走进各承办城市,全运元素早已跳出赛场,渗透到街头巷尾的生活场景中,形成“步步见全运、处处有新意”的沉浸式体验!
作为十五运会曲棍球承办地,云浮将赛事激情与“中国石都”底蕴深度融合,全新揭幕的《石乡曲韵》系列石艺雕塑成城市新地标!

九座雕塑矗立在高速出口与体育公园,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梁建坤等联袂打造,以石的“永恒”定格曲棍球“控球”“击球”“守门”等七个关键瞬间。赛事期间作集散点,赛后将成文化展示区,助力“曲棍球之城”新名片打造。

作为重要赛区之一的侨都江门也在花式焕新:道旗、横幅、景观小品与全民健身活动交相辉映,全运气息渗透城市肌理,氛围感拉满。街头全运标语与商家“体育消费季”相映,酒店预订攀升、餐饮人气旺,赛事“乘数效应”凸显。
七月击剑赛曾带动消费超1亿元,马拉松让跑者变身游客游览开平碉楼,“一日比赛,多日停留”效应显著。“体育+文旅”融合更让侨乡魅力尽显,为城市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全民“助赛忙”!赛场内外涌动热血温情

赛场内外,最动人的莫过于全民参与的热血与温情交织的画面!
汕尾承办帆船帆板赛事,210名“小海豚”志愿者成为赛场旁的暖心力量!志愿者们提前一个月开展专项培训,熟练掌握赛事知识与急救技能。

18岁的志愿者小林发现北方选手不适应潮湿气候,主动煮姜茶送到宿舍;得知香港选手忘带护具,志愿者们半小时内便协调解决,贴心服务获得一致好评,展现了承办城市的温情与诚意!
有着“功夫之城”“龙舟之乡”美誉的佛山,肩负6个项目承办重任,全运氛围炽热浓厚!11月4日,女足在世纪莲体育中心雨中激战,北京队2:0胜四川队,观众冒雨举灯牌呐喊。赛后女足鞠躬致谢,这份双向奔赴的感动令人动容!

“篮球之城”东莞的全运热情早已点燃!11月4日,广东全运男篮首秀在东莞篮球中心上演,现场座无虚席,欢呼声震耳欲聋,最终广东队以87:71击败山东队取得开门红。

11月10日起,男篮比赛将进入淘汰赛阶段;11月12日,本届赛事的金牌将正式决出。密集的赛事,将为全国观众呈现一场最高水平的篮球盛宴。
场外同样热闹非凡,“篮球文化街”陈列着冠军周边与赛事展品,毗邻的民间篮球赛场好戏连台,大叔们踊跃参赛,孩子们组成啦啦队助威,专业赛事与民间热情交融,让城市体育氛围愈发浓厚!
倒计时钟声不断临近,赛事承办城市已全部准备就绪!
这场盛会从来不止是运动员的竞技场,更是粤港澳大湾区承办城市集体升级的契机,是全民共享的体育福利!

统筹:殷剑锋 谷立辉 黎詠芝 陈丹佳
采写/脚本:南方+记者 范永敬
剪辑/动图:南方+记者 何嘉琪
配音:南方+记者 吴思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