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3140万辆,首批享受8年质保的动力电池进入退役期。然而,合规回收企业面临电池回收量不足的问题,甚至在回收市场上抢不过小作坊。小作坊以低成本和低报价优势,能比合规企业高出20%-30%的价格抢货。这些小作坊拆解成本压到1500元以内,还能靠"不带税票"降低交易成本。同时,部分回收点紧邻居民区,电池模组随意堆放,存在安全隐患。
国内电池回收相关企业已超过18万家,其中不乏游走在"灰色地带"的非合规小作坊。与小作坊相比,"白名单"企业在厂房建设、技术工艺、环保治理等方面投入巨大,反倒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退役电池利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梯次利用,二是再生利用。梯次利用指当电池容量降至50%至80%时,会被拆解、重组,作为储能或应急电源继续服役;当电池容量不足40%时,通常会进入再生利用环节,电池被破碎处理,从中提取锂、钴、镍等关键金属,再经提炼加工,化身为全新电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