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工业大学成功研发新型固态电池材料,这一成果意义重大。该材料使锂离子传导速度提升逾 30%,显著提高了电池的充放电效率。相较于传统液态电池,固态电池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不易发生漏液等危险情况。这一突破有望加速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发展,因为更快的离子传导能缩短充电时间,增加续航里程。该新型材料为电池技术的进步开辟了新路径,将推动能源存储领域迈向新的高度,对未来的能源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5月11日,慕尼黑工业大学(TUM)的研究团队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材料,由锂、锑和钪组成,其锂离子传导速度比现有材料快30%以上。这一成果由TUM无机化学系的托马斯·F·法斯勒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实现,他们通过将锂锑化合物中的部分锂替换为钪金属,产生了有助于锂离子快速移动的晶体晶格空隙。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先进能源材料》期刊。
新材料的锂离子传导性能提升得到了TUM技术电化学系专家的验证。法斯勒教授表示,这一发现可能成为其他元素组合的蓝图,具有基础研究的重要意义。尽管新材料在商业化应用前还需进一步测试,但其快速传导、热稳定性和易于生产的特性显示出巨大的商业潜力。此外,TUM的研究团队还发现了一种全新的物质类别,基于锂-锑的组合,但同样的概念也可应用于锂-磷系统,这可能对提升其他材料的导电性产生广泛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