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聚焦中央一号文件推进乡村振兴
创始人
2025-02-24 10:05:37
0

焦点访谈|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中央一号文件这样“划重点”: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乡村全面振兴,重点突出。强调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致贫。加大农业农村投入,提升农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这些举措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指引,将推动农村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实现全面发展。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2月2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公布,强调: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当前农业再获丰收,农村和谐稳定,同时国际环境复杂严峻,我国发展面临的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越是应对风险挑战,越要夯实“三农”工作基础。作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意见》对2025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作出全面部署。那么,这份文件有哪些重点?如何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今天(2月23日)的节目带您深入田间地头,探寻答案。

人勤春来早,春耕正当时。在农业大县湖南安仁,记者看到,育秧工厂的全自动播种流水线完成一组育秧盘只需要15秒的时间。

育秧工厂还配备了智能育秧室,配好的秧盘送到室内后,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对温度、湿度等指标进行及时调整,既避免了南方“倒春寒”的影响,也能让秧苗在更好的环境中健康生长。

湖南省安仁县鑫亮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嘉亮:“出芽率达到98%以上,经过专家测产,我们每亩产量达到1100斤以上,比传统的育秧模式提高了10%。”

传统的秧龄期为30天左右,而集中育秧可缩短至23天,今年,湖南将在早稻集中育秧上继续发力,在春耕生产前全面建成集中育秧设施1800万平方米,力争集中育秧面积1350万亩以上,占全省早稻面积75%。

俗话说,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好的秧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因素,集中育秧给粮食稳定增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再添一道“保险”。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涂圣伟:“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稳定供给始终是我们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首要任务。去年,我们粮食产量突破了1.4万亿斤。只有持续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我们才能牢牢把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从而为应对国际国内的一些风险挑战提供坚实支撑。”

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占了重要篇幅,从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扶持畜牧业稳定发展、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健全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体系、完善农产品贸易与生产协调机制、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9个方面进行了部署,其中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聚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引人关注。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农业新质生产力实际上的内涵比较丰富,包括生物育种技术、无人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数字技术,这些应用能够有效改变农业生产发展的状况,能够全方位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于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在南京国家农创中心的江苏省农业农村大数据指挥中心,大屏幕上有“十朵数字云”——智慧种植、智慧农田、智慧农机等十大核心农业板块,可以为农民提供精准的科技服务。

在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夜深人静时,记者看到楼宇之间有一处光斑在缓慢移动,这是搭载着一系列传感器的轨道式采集平台,它正在采集3800株玉米的各类性状数据。从晚上7时开始,到第二天早上6时结束,以前科学家需要白天干的事儿,已经被夜里忙碌的机器替代。

数据采集的体力活儿有了新装备搭把手,培育筛选出一个新品种的周期可以从10年缩短到4年,这就是农业新质生产力带来的“加速度”。

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要健全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体系。包括落实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政策,稳定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等。

涂圣伟:“一方面通过农业补贴、农业保险举措,让农民能够稳定发展预期、降低生产成本,种粮敢投愿投,同时种粮有钱赚;还有就是加大种粮大县的一些支持,以及中央统筹下粮食产销区的省级的横向利益补偿机制,目的还是要调动种粮积极性,从而确保粮食安全这个基础更加扎实、更加牢固。”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明确提出两个确保:一个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另外一个就是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要求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林万龙:“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其中一个最基础的工作是要守住‘三保障’:义务教育保障、医疗保障、住房安全保障,再加饮水安全保障。第二个应该加大产业就业帮扶力度,千方百计增加脱贫地区脱贫群众的收入水平。第三个要特别注意就是对于我们易地搬迁,搬迁户后续扶持政策一定要落到实处,要让大家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云南会泽县是全国最后一批摘帽脱贫的贫困县,也是全国最大的易地搬迁县城集中安置区之一。钟屏、以礼2个街道集中安置了8.2万人。当地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吸引48家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会泽,将临街商铺改造成车间厂房,路边随处可见“家门口的务工车间”这一招牌。在一个忙碌的生产车间,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这儿90%的员工都是易地搬迁的脱贫户。

不仅临街商铺被改造成了务工车间,小区内许多楼房的一层也被用于农产品分拣。

健全脱贫攻坚国家投入形成资产的长效管理机制也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

林万龙:“这个接近3万个亿的扶贫资产,投入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以乡为单位,有的投入到村里面,有的投入到企业。如果它的产权属性不给予明确,这个资产效力的发挥就无从谈起。所以我们要分类把扶贫资产的产权属性明确下来,要建立台账。针对不同的资产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这样才能够确保这笔资产有效发挥作用。”

在这份《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中,强调了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其中重要举措。

林万龙:“乡村最大的优势在于不同地方乡村的独特性,历史积淀、人文传承、文化传承、资源禀赋是各异的。当我们讲到乡村产业,讲到县域富民产业的时候,一定指的是特色产业,也就是我们说的土特产。”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要坚持按市场规律办事,大力发展绿色、特色农产品种养,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今年将着力推进乡村建设,包括统筹县域城乡规划布局,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四个方面。

金文成:“今年的乡村建设还是要继续聚焦在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聚焦在提高基础设施的完备度、公共服务的便利度、人居环境的舒适度、产业发展的融合度和农民群众的满意度,在这五个方面下功夫。”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以深化农村改革来促进乡村的全面振兴,除了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推进乡村建设外,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着力健全要素保障和优化配置体制机制,也被重点提及。

乡村是国家发展的坚实底盘。从湖南安仁的智能育秧工厂,到云南会泽的“家门口务工车间”,再到江苏南京的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我们看到,乡村全面振兴的步伐正在加快。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不仅聚焦粮食安全、脱贫攻坚,更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乡村建设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未来,随着更多新技术扎根田间、新产业赋能乡村、新政策惠及农民,农业基础将更加稳固,农村地区将更加繁荣,农民生活将更加红火,乡村振兴的故事也将更加生动。

点击观看视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以下是一些改写“回应民生关切”... 回应民生关切是政府工作的重要使命。通过加强政策调研,精准把握民众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举措。在教育方面...
特斯拉 2025 年智能驾驶系... 特斯拉智能驾驶系统在 2025 年开启全球扩张步伐。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不断优化的算法,该系统在道路上...
你所提供的内容可能涉及到未经证... 近期,法拉第未来 Super One 引发争议,有迹象表明其疑似改装自长城高山 9 。从相关视频中可...
羊城“夜”态新玩法,五种广式生... “羊城朝你比个‘夜’!”这句独特的表达展现了广州夜晚的魅力。五种广式新生活,在天黑后得以尽情享受。夜...
巴赫复函总台台长:支持与总台交... 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巴赫复函总台台长,表达了一如既往支持与总台的交流合作。这彰显了双方长期以来紧密...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盛大... 2025 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盛大开幕。这一盛会汇聚了全球顶尖的人工智能专家、学者、企业领袖和创新者...
以下是一些改写“回应民生关切”... 回应民生关切是政府工作的重要使命。通过加强政策调研,精准把握民众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举措。在教育方面...
7 月 31 日第四代长安逸动... 7 月 31 日,备受瞩目的第四代长安逸动正式下线。此次亮相的车型包含燃油和插混双动力版本,展现了长...
问界 M9 首成行业卫星救援,... 问界 M9 实现行业首例卫星救援,堪称壮举。在青海无人区,车主遭遇爆胎困境,生命安全面临威胁。而问界...
奋力开拓改革发展新境界:全面深... “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意味着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进军,就是要在各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