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徐振天
图/受访者提供
在广州天河CBD的现代建筑群中,六运小区这座拥有三十八年历史的老社区正以独特的方式焕发新生。一面长达30米的旧墙经过艺术家的巧手改造,变身为连接四个体育时代的“全运记忆画廊”,成为近期广州市民们争相打卡的城市文化新景观。
三十八年前,第六届全运会的圣火点亮广州,六运小区应运而生,成为城市体育记忆的鲜活地标;三十八年后,十五运的号角再次吹响,天河南街道以一幅跨越时代的手绘长卷,串联起了1987的“阳阳”、2001的“威威”、2010的“五羊”与2025的“乐融融”,让吉祥物们携手举炬、奔跑向前,在舞狮、龙舟等广府非遗场景中,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体育与文化对话。四位吉祥物在画面上互动嬉戏,或击掌相庆,或并肩奔跑,营造出跨越时空的对话场景。

广州人的社区记忆:一座与全运同生共长的妙趣小区
六运小区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这个建于1987年的社区,当初是为了迎接第六届全运会而兴建,其命名“六运”即来源于此。三十八年来,小区见证了广州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不仅是天河区从赛场走向繁华城区的亲历者,更是广州深厚体育基因与全运记忆的生动载体。其坐拥城市中轴线与成熟商圈,见证了广州多次承办国际级、国家级体育盛事的光辉历程。
这种特殊的历史渊源,使得这幅手绘长卷的出现具有了超越普通艺术创作的意义。天河南街道将以绘画艺术为媒介,激活沉淀在“六运”的体育记忆与体育精神,将天河南街的街区活力、艺术创意与全民全运的时代主题紧密结合。通过打造兼具艺术性与传播性的城市景观,为十五届全运会预热赋能,向八方来客展示一个既富有历史底蕴又充满青春活力的广州天河形象。

新旧元素在视觉上形成有趣的对话,仿佛在诉说着时光的故事。这种处理方式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更暗合了“传承与发展”的深层寓意。它不仅是美化社区环境的举措,更是一次对集体记忆的唤醒和重构。在墙面绘制过程中,常有居民驻足观看,对着逐渐成型的画作指点谈论,那些关于往届体育盛事的记忆也随之浮现。
街坊情怀促成新晋网红:传统社区与年轻流量的奇妙碰撞
令人惊喜的是,这幅充满记忆与传承的画卷尚未完成就已经火爆全网。近些日子,已经有非常多的市民纷纷来到现场打卡,期待完工。许多年轻市民感慨:这才是属于广州的全运记忆。这不仅是艺术的呈现,更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全运记忆馆”,是街坊情感的载体,是城市更新的生动实践。
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年轻人自发分享的打卡照片和视频迅速积累热度,相关话题阅读量不断攀升。网友感慨评论:“我还以为只有我一个人看到这个会感动!”

从分享内容来看,吸引年轻人的不仅是涂鸦的艺术价值,更是其背后承载的城市记忆。许多年轻网友表示,通过这面墙第一次了解到广州与全运会的历史渊源,对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有了新的认识。既有老街坊回忆“当年”,也有年轻人“恍然大悟”重新认识这个潮流小区的内在涵义。这种自发性的传播,让传统的社区文化活动突破了地域限制,获得了更广泛的影响力。
这面手绘长卷涂鸦墙的成功,体现了公共艺术在社区营造与城市更新中的独特价值。天河南街道通过这个项目,巧妙地将迎全运的主题与社区微改造相结合,通过精心的艺术设计和文化注入,让老社区焕发新的魅力。
全运进社区:让体育融入城市肌理,让盛会成为街坊日常
随着2025年第十五届全运会的临近,广州各区都在积极营造喜迎全运的氛围。六运小区的涂鸦墙项目,正是这种氛围营造的生动体现。不同于传统的标语横幅宣传,这种方式更注重情感共鸣和文化传承,让市民在艺术欣赏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全运的到来。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项目充分挖掘和利用了社区特有的历史资源,让“六运”这个名称背后的故事得以延续和发展。这种基于地方文脉的创意,使得宣传效果更加深入人心。不仅如此,小区内还设置了多个全运主题美陈打卡点,让市民尽情探索。
如今,这面涂鸦墙已成为六运小区最具人气的公共空间之一。不同年龄层的居民在这里相遇、交流,共同感受艺术带来的美好体验。孩子们指着墙上的吉祥物问东问西,年轻人在此拍照留念,老年人则在这里回忆往昔。一面墙,连起了过去与现在,也连起了不同代际的人们。
在这个秋意渐浓的季节,天河南街道正通过六运小区这一面涂鸦墙向人们展示着体育精神的传承、城市记忆的延续,以及艺术赋能社区的可能。它不仅是迎接全运会的一道亮丽风景,更是广州这座老城市新活力建设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