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之滨起热潮,技能比拼展锋芒。11月25日至28日,2025年广东省海洋经济职业技能大赛在湛江举行,来自全省海洋经济领域的219名能工巧匠齐聚一堂,围绕“向海而兴、向海图强”主题同台竞技。
作为全省首届聚焦海洋经济的专项技能赛事,此次大赛不仅是技能人才的“竞技场”,更是广东以技能育人为抓手、激活海洋经济发展新动能的生动实践,为海洋强省建设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赛场竞逐深蓝技
匠心筑梦新征程
蓝色经济的崛起,离不开技能人才的硬核支撑。
在养殖平台控制系统维护技术项目赛点内,水质监测仪的蜂鸣声此起彼伏,选手们紧盯屏幕上跳动的数值,手指在操作面板上精准点动;在海洋装备焊接技术车间里,弧光闪烁如星,焊枪游走间,平整的焊缝快速成型;中海油湛江分公司的赛场中,海洋油气装备维修选手弯腰排查故障,短短十分钟便定位到隐藏的模块问题。

作为全国海洋经济与制造业大省,广东此次设置的五大核心赛项极具针对性——从传统的水产养殖技术,到前沿的养殖平台控制系统维护、海洋油气生产仪器仪表维修,全面覆盖海洋经济全产业链。
“相较于传统竞赛,本次赛事更突出‘新’与‘实’的特点。”海洋装备焊接技术项目裁判长宋小春介绍,焊接项目试题在设计上融入了船舶外形要素,焊缝走向涵盖水平、垂直、斜线等多种类型,贴近海洋工程实际需求,竞赛不仅全面考察选手技能,也促进了新技术在全省范围内的普及。
以赛为媒,各类创新要素加速集聚。闭幕式当天的“百万英才汇南粤”招聘会,更让赛场与职场无缝衔接。进一步实现“以赛育才、以会促智、以展兴业”的协同效应,让人才红利快速转化为发展红利。

与此同时,现代化海洋牧场学术研讨会、海洋石油创新技术交流大会等活动同步开展,行业专家、青年博士与参赛选手围坐交流,“深远海养殖装备智能化”“海洋油气高效开采技术”等话题引发热烈讨论,赛场内外形成“技术比拼+智慧碰撞”的浓厚氛围。
以赛为桥聚英才
赋能海洋经济新跨越
首届海洋经济职业技能大赛的举办,其深层意义在于为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搭建起“人才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精准对接桥梁。
广东以赛事破题,通过“以赛代训、以赛选才”的模式,既让技能人才找到展示舞台,更让企业发掘到实用型人才,这种“赛产融合”路径为产业升级提供了坚实支撑。
从人才培育角度看,赛事树立了“技能光荣、创造伟大”的鲜明导向。此次参赛选手中,既有深耕行业多年的“老师傅”,也有刚走出校园的“新生代”,技能比拼让不同年龄段的人才相互学习,激发了整个行业钻研技术的热情。

对广东海洋经济发展而言,赛事更是一次“精准滴灌”。当前广东海洋产业正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型,高端技能人才短缺是关键瓶颈。此次赛事紧扣产业前沿设置赛项,推动院校教育与产业实践深度衔接,形成“产教赛”协同育人机制。
“赛事是人才培养的‘加速器’。”湛江市人社局副局长陈接介绍,湛江正通过分层竞赛体系、创新训练模式,推动“以赛促练、以赛促培”。全市构建了“国赛引领、省赛主体、市赛基础”的竞赛框架,让技能比拼常态化,还将赛事标准融入教学,形成“竞赛选拔—集训培育—企业对接”的人才闭环。
为让技能人才“有奔头”,湛江落实“新八级工”制度,对特级技师、首席技师给予万元生活补助;聚焦“四绿一蓝”产业需求,推行“岗位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模式,支持企业自主评聘人才。
作为全省首届聚焦海洋经济的专项技能赛事,此次大赛的探索价值深远。它不仅为广东海洋经济选拔储备了一批高素质技能人才,更构建了技能人才培养的“广东模式”——以产业需求定赛项、以赛事比拼提技能、以平台对接促就业,为全国海洋经济领域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从湛江的竞技赛场到全省的蓝色牧场,广东正以技能为笔、以人才为墨,书写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文|记者 周聪 通讯员 粤仁宣
图|记者 周聪
视频|记者 周聪 王炯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