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宣布,经过在中国的一系列投资,已实现在中国完全本土化生产电动汽车,生产成本仅为其他地区的一半。这是大众首次在德国以外研发新车,包括测试和部署辅助驾驶等新技术。大众计划未来五年在中国推出约30款电动车型,押注本地化研发能力。
大众汽车表示,得益于更便捷的电池采购、更短的本地研发周期、较低的劳动力成本等供应链效率提升,中国部分车型的生产成本与德国2023年的电动车生产成本相比降低了多达50%。在中国研发新电动车的周期也更短,比传统50个月的研发周期缩短了约30%。大众汽车集团(中国)首席技术官吴博锐表示,新的研发设施为工程团队带来了“全新的整合程度”,“我们现在可以并行推进软件、硬件以及整车验证流程,缩短决策链条,更快地让创新成熟落地”。
自2022年底以来,大众汽车在中国为其电动车快速转型过程中保持竞争力,已投入近40亿欧元。除了新建合肥创新中心、向地平线公司投资外,大众汽车还与小鹏汽车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小鹏共同研发提升协同效率。报道指出,欧洲众多车企都在模仿中国的快速研发模式,通过聘用大量本地工程师、与中国伙伴合作,甚至拆解比亚迪等新兴对手的车辆来缩短研发周期,大众只是其中一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