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闭幕式
昨日(11月21日)晚在深圳举办
来自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的瑶族长鼓舞
登上闭幕式舞台
向全国人民展示瑶族文化魅力
由连南民族歌舞团为闭幕式表演
特制的10米长巨型长鼓惊艳亮相
传承千年的瑶族舞蹈跳上全运会闭幕式
在一阵咚咚的长鼓声响中,来自连南民族歌舞团的舞蹈演员,身着瑶族传统服饰,手持长鼓,时而跳跃,时而旋转,舞蹈动作粗犷且刚劲有力,伴随着连南原生态瑶乐与鼓共舞,带领现场观众“走进百里瑶山”。
长鼓,瑶语叫“汪嘟”,跳长鼓舞则叫“挨汪嘟”,属于广场性的喜庆舞蹈。长鼓舞是排瑶祖先迁徙到连南时一同传入的。相传隋唐期间,连南排瑶从湖南洞庭湖一带迁移到连南旺埂(黄埂)定居后,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来自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的瑶族长鼓舞登上十五运闭幕式舞台,现场排练图
表演团队负责人、连南瑶山那抹红演艺有限公司总经理房积旺介绍,今年7月份,舞蹈团接到了全运会闭幕式导演的邀请创作瑶族长鼓舞,直到闭幕式举办前约一个星期,导演组才最终通知他们确定登台表演。“在为期四个月的时间里,在传统瑶族长鼓舞的基础上,我们一直在对我们的舞蹈动作、道具进行改进,并将排练的视频发给导演组,再根据导演组的意见进一步完善,经过长时间的打磨最终通过导演组的层层考核,成功登上闭幕式舞台。”
熟悉瑶族长鼓舞表演的观众可能感受得更加清楚,此次舞蹈演员在台上表演的长鼓舞动作相较于平常的表演动作更加夸张,也更具艺术性。房积旺介绍,平常长鼓舞的表演舞台都不大,观众也都是围着舞台。但全运会闭幕式舞台很大,观众离舞台的距离也较远,如果还按照原来的小幅度动作表演,观众会感受不到舞蹈所需表达的感情。因此在创作舞蹈时,他们都要求舞蹈演员在跳的时候动作幅度更大。
三年前加入连南民族歌舞团的唐可是参加此次表演的舞蹈演员之一,这也是他首次登上如此重大的表演舞台。“训练时很辛苦,但能登上这么大的舞台,辛苦也值得。”唐可说。
舞蹈配乐选择了连南原创瑶族舞剧《瑶山那抹红》中的音乐片断。瑶族舞剧《瑶山那抹红》由南方歌舞团、连南瑶族自治县文化馆(民族文化传习中心)联合创排,2021年9月7日亮相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这是一部反映广东瑶山儿女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的优秀舞剧作品。
打造10米长的史上最大长鼓
表演过程中,舞台上一个巨型长鼓吸引了不少现场观众的目光。舞蹈演员坐在长鼓上击打鼓面,咚咚的鼓声响彻舞台。
这是连南民族歌舞团为了此次表演特意制作的巨型长鼓,巨型长鼓在传统瑶族长鼓的基础上放大了10倍,长度达到10米,孔径超过1米,这是连南民族歌舞团制作的史上最大的长鼓。整个长鼓重约1100斤,需10个年轻人才能抬得动。为方便在舞台上移动,制作者还特意给巨型长鼓底座安装上了轮子。

巨型长鼓鼓身两端呈喇叭状,中间细、两头大,鼓腔镂空,两端鼓面蒙以羊皮,鼓身通体涂漆,饰有祥云、日月、龙凤、花草或鸟兽等彩绘花纹,色调鲜明,富有民族特色。
房积旺表示,制作如此巨型的长鼓同样是为了更好的呈现舞台效果。“巨型长鼓重达1000多斤,为了方便运输,也为了方便在表演现场安装,我们临近表演前几天还在不断地调整,可以说,制作这个长鼓比我们调整舞蹈动作,花的心思更多。”房积旺介绍说。
在瑶族,长鼓舞与长鼓相伴而生,长鼓既是伴奏的乐器,又是舞蹈的道具。在瑶族村寨,每年逢10月16日这天,瑶民们便会跳起长鼓舞。长鼓可系绳斜挂于肩上,边跳舞边双手拍击,也可以左手执鼓中部,用右手拍击,边击边舞。
长鼓舞成为连南对外文化交流重要媒介
长鼓舞是连南排瑶传统的民间舞蹈,以使用大长鼓(相对于花鼓而言)跳舞而得名,流传千年。特殊时期,长鼓舞因耍歌堂被视为封建迷信活动而受到牵连,长鼓被毁,长鼓舞一直没人再跳。长鼓舞因为没有以文字或音像的形式进行记载,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淡忘、消失,仅有部分靠一些老艺人的记忆才能勉强整理挖掘出来。
直到1990年,连南宣传、文化部门成立“耍歌堂·盘王节”活动领导小组,对耍歌堂文化遗产的传承进行了专门的保护、挖掘及宣传推广工作,并在油岭排、军寮排协助举办民间耍歌堂活动。此后,连南文旅部门加大了长鼓舞的抢救和保护力度,每年都在油岭村聘请老艺人举办长鼓舞培训班,培养出一批民间长鼓舞艺人,其中就包括有着“鼓王”之称的瑶族长鼓舞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唐桥辛二。


瑶族长鼓舞。资料图
2008年5月,瑶族长鼓舞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20世纪50年代,作曲家刘铁山在连南采风并创作《瑶族长鼓舞》,后经作曲家茅沅改编为管弦乐《瑶族舞曲》,成为风靡全球的中国民族乐曲经典之作。
如今瑶族长鼓舞也成为了连南进行对外文化交流最重要的艺术形式。除了此次登上全运会闭幕式舞台,此前连南长鼓舞也登上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连南民族歌舞团的舞蹈演员还曾前往英国、澳大利亚表演瑶族长鼓舞。今年春节假期间,新开业的清远长隆里,来自连南的一支年轻歌舞队也通过瑶族长鼓舞在园区里向大家展示瑶族民俗文化。
【编辑】刘泳芯
【编审】温国栋
【终审】陈少辉
【来源】清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