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运会即将落幕,在报道完苏炳添“谢幕之战”后,我写下了这样的记者手记:
11月21日晚上12时许,十五运会田径赛场的观众座席空无一人。几个小时前,苏炳添在这里跑完了职业生涯的“谢幕之战”,广东队最终获得第四名。但那一刻,名次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在场的所有人,一起陪着这位优秀的运动员,走完了他职业道路的最后一段。
当时,几万人坐满了看台,欢呼声如潮水般汹涌;而现在,赛场空无一人,一切重归宁静。我不禁想到,这不就像运动员职业生涯的写照:进入大众视野,在人声鼎沸中接受掌声或质疑,到最后带着圆满或不甘转身。
这届全运会即将落幕,许多人表达了不舍。这份不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太多我们熟悉的体育名将,都在本届全运会迎来了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战”。
他们,是“亚洲飞人”苏炳添——36岁仍站在全运赛场拼搏到最后一刻,他至今仍然是男子60米与100米亚洲纪录(6.42秒、9.83秒)保持者,不断刷新黄种人的速度极限;
他们,是36岁的铅球“女王”巩立姣——东京奥运会冠军,她在今年全运会上实现了自己的全运“五连冠”,用金牌告慰了去世的母亲;
他们,是“跳水名将”陈艾森——“五战”全运的老将,曾包揽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三大顶级赛事冠军,本届以一枚银牌深情谢幕。
他们还有很多,“雅思组合”(郑思维、黄雅琼)、“诗与远方”(刘诗雯、林高远),以及或许再难合体的跳水“三小只”(全红婵、陈芋汐、张家齐)……他们承载的不仅是奖牌与荣誉,更是一代人的体育记忆。
在谢幕的同时,我们也见证了一批新人的崛起。山东队18岁小将张展硕在十五运会狂揽“五金”后说:“我的偶像是潘展乐。”而潘展乐同样说过:“我游得比孙杨快就行。”三代运动员,就这样在聚光灯下完成了传承的闭环。
盛会终将落幕。但在人声鼎沸之外,真正留存的并非输赢,而是巩立姣哽咽地说:“人一定要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是苏炳添坚定地说:“我们是可以站在奥运会决赛的赛场上。”……看台不再沸腾,但是体育精神、不断刷新的记录以及突破人类极限的速度,将永远留存在记忆之中、历史之间。
文 | 记者 郭思琦
视频拍摄 | 记者 郭思琦 周巍 钟振彬 曾育文 林桂炎 梁喻 林清石 蔡嘉鸿 黄城栋 张瑞柠 王磊
视频剪辑 | 记者 郭思琦
视频包装 | 记者 周敬雅
上一篇:邓勃视界|寻找山歌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