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预测,未来4到5年内,在太空部署和运行大规模AI系统的成本可能比在地球上更具成本效益。他指出,随着AI计算集群规模的急剧扩张,电力与散热的综合需求将达到现有地面基础设施无法承受的水平。马斯克估计,AI算力未来可能需要200至300吉瓦甚至接近1太瓦的持续功率输出,而一座典型的核电站仅能提供约1吉瓦的持续电力。因此,他认为在地球上建设如此规模的电厂来支持AI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出路在于太空。
英伟达CEO黄仁勋虽然认同地球AI数据中心面临的挑战,但认为马斯克的太空方案目前仅是“梦想”。他指出,在地球静止轨道构建大型AI数据中心障碍重重,例如一个兆瓦级的GPU集群就需要面积高达数万平方米的巨型散热翼来进行辐射散热,这远超当前任何航天器的部署能力。此外,太空的严苛环境也是一大技术难关,高性能AI芯片无法在未经改造的情况下承受地球静止轨道的强辐射。要让其正常工作,必须进行重度的物理屏蔽或采用全新的抗辐射加固设计,但这通常会以大幅牺牲芯片性能为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