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玻璃幕墙的智慧办公大楼里,聚集着各行业顶尖人才;仅一街之隔,上角环新村的共建花园中,老人带着孩童细数花草,客家祠堂的飞檐在绿荫间若隐若现——时空在这里交织出独特的韵律。

承载三百余年客家文脉,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回龙埔社区借“百千万工程”的东风,以“齐家如兰,见微知著”的治理理念,用“绣花功夫”推动一场静默而深刻的焕新。如今,这里已从杂乱城中村蜕变为“产城融合、居业相宜、文景共生”的活力样本,为超大城市基层治理写下了生动注脚。


上角环新村,曾是电线如蛛网、垃圾遍地的典型城中村。如今已成为环境整洁、物业管理规范的城市新空间,获评“深圳市优秀城中村”。
全村89栋楼宇中,47栋由万科泊寓改造为青年公寓。智能门锁、共享洗衣房、青年活动区成标配,原本昏暗的单间变身配有全景落地窗的明亮居所。“步行10分钟到产业园,楼下就是便利店,月租还比周边便宜。”一对“00后”情侣刚办完入伙手续,被公寓的现代设计吸引,更惊喜于社区的活力——通过“新客邻里会”,他们迅速结识了新朋友。
活力天台、公共厨房、文化沙龙、露天烧烤……青年租客占比从15%跃升至68%,村民租金收益提高超30%,租客、房东、社区实现“三赢”。

在社区中央绿地,新建的篮球场上,父亲正教儿子投篮;一旁的“廷著园”由闲置用地改造而成,老人带着孙辈嬉戏闲坐。这座由居民亲手参与设计、用废弃石料搭建座椅的共建花园,不仅延续了乡愁,更成为青年与本地人共享的“自然客厅”。
“舌尖上的回龙埔” 是社区的一项“金字招牌”:连续多年,社区形成了以食献爱、以食竞技等模块,每个季度均有美食交流活动,居民们聚在一起揉面,制作包子、馒头等,这两年开始西点交流,瑞士卷、戚风蛋糕等深受欢迎。每个季度制作好的美食由社区志愿者送给独居老人、困难家庭或者骑手小哥,反响热烈。

儿童友好让社区更具人文厚度:2022年获评深圳市“儿童友好社区”;2023年街道和社区联合打造了通往龙岗儿童公园的彩虹步道;2024年社区打造了“最萌上学路”;2025年回龙埔社区与深圳最新最大的儿童公园——龙岗儿童公园签订共建协议,从纸面上落到实处,从场地共享、资源共享、联合服务项目三方面开展合作。“以前带娃只能在小区转圈,现在步行5分钟就到公园,还能上自然课。”宝妈李女士说。
此外,社区通过人大站推动辖区学校办学集团化,助力拥有95年历史的兰著学校提质升级,不少受助学生毕业后反哺桑梓。“朝阳阅读计划”“儿童议事会”“社校企‘链’动未来”等活动轮番上演,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让不同年龄居民找到归属。

曾经的旧工业区,如今崛起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一路之隔的恒明湾创汇中心,不仅有一站式生活配套,还成立了全市首个区级民营企业家专属阵地。回龙埔正形成“产业集聚+服务配套”的发展磁场,让“工作在社区、发展在社区”成为现实。

从旧村改造到产业升级,从民生微实事到文化共传承,回龙埔以党建为引领,将空间焕新、产业赋能、人文共建深度融合,让三百年客家古村既保留烟火温情,又迸发创新活力。这座集宜居环境、优质产业、深厚文化于一体的现代社区,正成为驱动龙岗高质量发展的鲜活细胞,也为超大城市社区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总策划|任天阳
总统筹|林海利 胡泉 林洁
执行统筹|魏琴
视频统筹|林桂炎
运营统筹|郑宗敏
拍摄|牛智杰 黄杰 李威乐 康乐 江炜婷
文案|牛智杰 魏琴
剪辑|梁岚
文|梁睿 黄铁安
包装|余梓涛
题字|蒋述卓
出品|羊城晚报大美岭南融媒体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