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采集十五运会“源火”火种的遥控潜水器“海马”号,到在国际象棋、拳击比赛中化身为“颁奖助理”的人形机器人,从电光水雾模拟的“科技火焰”到赛事多条“无人驾驶汽车”专线……十五运会上“广东造”科技与体育碰撞出的精彩火花处处可见。
11月19日上午,十五运会广东省执委会在广州举行“科技全运”专题新闻发布会。

十五运会广东赛区执委会高科技产品展示专班副组长、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二级巡视员夏奇峰介绍,十五运会中,大量新材料的深度应用,体现了广东在全国居前的产业地位,除了香港科技大学研发的微纳米级被动式制冷涂层应用于全运志愿者服务站,还有肇庆赛区使用的竹塑板材制成颁奖台,用60%的广宁竹纤维与回收塑料混合制成,不仅无需使用胶水,兼具防潮、耐用等优势,而且赛后可以完全回收、绿色环保。
此外,广东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规模连续9年位居全国第一,华为、南方电网、三大电信运营商等企业在5G-A、AI、物联网等领域的技术积累,快速转化为体育赛事中的智慧服务能力,例如南方电网“空-地-隧”一体化无人巡检天团、广东移动“体育+元宇宙”3D虚拟空间、中国电信的“5G-A通感网络”、中国联通的“场馆流量智能分发系统”等一系列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都体现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与体育科技的深度融合。

夏奇峰表示,在12月8日即将开幕的残特奥会上,除了前期特别关注的“智能爬楼梯电动轮椅”“智能仿生手”“智能脑控轮椅车”“外骨骼康复机器人”“AI视障眼镜”等一众明星产品之外,我们的“智能健康监测站立轮椅”也将自由切换坐姿、半卧位、直立三种姿态,在残特奥会多项比赛中为运动健儿们助力。
可以说,这次“科技全运”的惊艳绽放,源于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9年稳居全国第一的硬核底气,不仅彰显了“深圳—香港—广州”作为全球第一创新集群的硬核实力,更凸显了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聚力共赢的澎湃活力。

夏奇峰表示,未来,广东将从“体育科技自立自强”“民生健康场景渗透”“产业生态协同”三个方向发力,推动科技与体育、健康深度融合,形成“科技赋能体育、体育促进健康、健康带动产业”的良性循环;进一步发挥“广东省体育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广东省运动与健康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速度能力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人类运动表现科学重点实验室”等竞技体育与民生健康科研创新平台的支撑作用;推动企业持续开发科技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健康产品,激发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育用品智造集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体育科技创新高地奠定坚实基础。
文 | 记者 王丹阳 付怡
图 | 记者 王子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