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正在广东、香港、澳门三地举行。
这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次文化与城市的深度互动。广东秉持“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的理念,将赛事筹备与文旅发展紧密结合,推出“跟着赛事去旅行”的融合模式,推动“文体旅”共振共兴。
羊城晚报近期推出“畅游大湾区 享受全运会——用运动的方式打开一座城”系列融媒体报道。
该系列以“一场赛事·2大主题带·19种湾区生活样本”为框架,聚焦“岭南文化带”与“滨海运动带”,为大湾区19座城市分别定制“1项运动IP+1条非遗链+1味城市记忆”的视频内容。
本报主持人作为“全运使者”,深入各大赛事承办城市,体验代表性体育项目,探访运动场馆与训练基地,并串联地方文化、景点、美食与非遗传习,打造出一条条“可运动、可观光、可品味”的文旅新路线。
这一期,我们走进“海滨邹鲁”广东揭阳,这里是是岭南水城,翡翠玉都,美食胜地,潮汕文化发祥地之一,文化底蕴深厚,人文鼎盛,地方特色文化丰富灿烂。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十五运会)虽未在揭阳设置正式比赛项目,但揭阳青狮、普宁英歌、潮剧三项国家级非遗亮相全运会开幕式暖场环节,展现中华传统文化历久弥新,传递同心协力、砥砺奋进的时代力量。
这里也是奥运冠军孙淑伟、羽毛球世锦赛冠军傅海峰和中国象棋特级国际大师许银川等知名体育人士的家乡。
文旅体融合精华路线推荐:
流光溢彩揭阳进贤门,恍若梦回明清;
气势恢宏揭阳学宫,一探“岭南第二大孔庙”;
西湖公园,九曲桥上寻一份静谧。
当十五运会的激情号角在粤港澳大湾区吹响,粤东古邑揭阳正以刚柔并济的姿态,邀请八方来客共赴一场文旅之约。
这座被榕江滋养的“海滨邹鲁”,既有千年古迹的厚重,又有非遗民俗的鲜活,更有舌尖美食的醇香,让运动激情与文化韵味在此交融共生。

海滨邹鲁:千年文脉古建藏风华
踏上揭阳古城区的青石板路,仿佛一步跨入了时光隧道。这里保存完好的历史建筑群,述说着岭南文化的源远流长。
进贤门是揭阳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每一位游客必访的起点。这座始建于明天启元年的城楼,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红亭”,是古榕城唯一留存的城门。三层楼阁,八角攒尖琉璃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谯楼晓角”的古景至今鲜活。城门取名“进贤”,承载着招纳贤能的期许,与不远处的揭阳学宫一脉相承。

作为古时揭阳的最高学府,始建于宋代的揭阳学宫气势恢宏,5526平方米的建筑群沿中轴线铺开,被誉为“岭南第二大孔庙”。漫步其间,仿佛能听见千年书声与十五运会的呐喊遥相呼应。

若想寻一份静谧,揭阳西湖公园揭阳人休闲生活的缩影。九曲桥是其中的绝佳去处,曲桥卧波,荷风送香,与古城的庄重形成巧妙互补,让游客在运动之余尽享闲适。

非遗传承:千年技艺,舞动岭南精魂
揭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是一座“活态”的民俗博物馆。从气势恢宏的传统武术到热闹非凡的民俗表演,无不展现着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精神风貌。
作为名副其实的武术之乡,清朝中叶,揭阳便是南派武术传播的重要节点,老人孩童皆能舞拳弄棒。武术文化衍生出的英歌、乔林烟花火龙等非遗项目,更是将刚劲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揭阳的英歌,2025年春节登上春晚后火遍全国。鼓手引领着身着彩衣的表演者,手持木棒击节而舞,刚劲有力的动作恰似赛场上的竞技瞬间。在揭阳古城,夜晚的骑楼街常有英歌舞表演,为古老的街区注入了勃勃生机。

夜幕降临时,乔林烟花火龙登场,三十多位青年舞动的龙身火花四溅,腾挪翻转间尽显阳刚之气。这项始兴于明代的艺术活动,六百多年的传承在此刻绽放光芒。
如今,外卖小哥、青少年都加入传承大军,让非遗活力不输赛场激情。
舌尖风情:回味无穷,潮味鲜香慰旅途
揭阳的美食同样令人回味。作为潮汕特色小吃的代表,红米粿藏着当地人的生活智慧。用红米磨浆蒸制的粿皮柔韧微红,包裹着花生、虾米、萝卜干等馅料,咬开瞬间鲜香四溢,既是街头早餐,也是待客佳品,每一口都饱含家乡滋味。

倚江而居的揭阳,海鲜更是不容错过的美味。榕江入海口的新鲜渔获刚上岸,便被端上餐桌。白灼虾的清甜、清蒸鱼的鲜嫩、葱姜炒蟹的香浓,无需复杂调料,便能凸显食材本味。运动间隙寻一家江边排档,就着海风品尝海鲜,搭配一杯本地工夫茶,解腻又爽口,尽显潮汕饮食的精致。在背山面海的惠来,杂鱼汤、鱼丸、鱼面等特色“鱼味”也是广受欢迎。
十五运会的热潮未退,揭阳的魅力正浓。从进贤门的晨钟到英歌的鼓点,从红米粿的香甜到海鲜的鲜嫩,这座城市用古韵与活力,为每一位来客准备了独特的文旅盛宴。来揭阳吧,让运动激情碰撞文化火花,在潮韵古城中留下难忘记忆。
统筹 | 孙朝方 邓琼 区健妍
策划 | 赖书香
剪辑 | 陈晨 邓振淳
文字 | 黎存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