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盛会,改变一座座城,也激活一个区域。
当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大湾区时间”开启,全国乃至全球的目光再次聚焦。
在赛场之外,一场规模更宏大、影响更深远的经济“赛事”早已鸣枪,一场深刻的产业升级变革正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碧波之下加速潜行。
十五运会,正成为那根撬动大湾区产业链实现“范式跃迁”的杠杆。

这像是一场对大湾区产业链协同能力的“国考”,更是世界级城市群如何利用盛会作为“催化剂“,向全球创新高地跃迁的“产业总动员”。
一场盛会与一个准“万亿集群”的化学反应
当下的广州,正成为这场“国考”测试的中心之一。
11月14日,一个“重磅组合”在广州落子:全球500强企业西门子与佳都科技、工控国际三方“牵手”,共建城轨信号系统国际级合资平台。
这并非只是一次全球500强企业与广州再握手。在十五运会进行时中,这一“小切口”折射出的,正是广州乃至整个大湾区“产业第一、制造业当家”的雄心,以及借“全运东风”加速重构产业链、抢占全球高端环节的“大棋局”。
要读懂大湾区产业的“跃迁”,必须先理解“协同”的深度。
交通,就是协同的第一道考题。
为迎接十五运会带来的人流、物流高峰,大湾区的轨道交通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织密”和“焕新”。这不仅是“建好”,更是要“聪明地建好”。
在答题卡上,广州已这样回答:十五运会开幕式后,55分钟内6万观众“丝滑”离场,实现了如行云流水的多场景换乘。数据显示,散场时地铁开行68次专列,高峰段大客流疏运用时仅25分钟。
这是在全运会开幕式历史上首次采用地铁专线运输。如果每辆大巴载客50人,6万人至少需要1200辆大巴,车身连起来绵延20多公里,贯穿半座羊城广州;若换算成地铁运量,相当于广州地铁11号线广州东站一整天的客流量。
轨道交通是广州市战略性产业集群之一。在十五运会期间落地的这个合资项目,其意义远超项目本身。
——看“内力”:佳都科技,大湾区智慧轨道交通佼佼者;广州工控集团,本土先进制造的“链主”企业。
——看“外援”:西门子,全球顶尖的信号系统技术“巨头”。
这三者的结合,正是广州“以高水平开放促进城市能级提升”的精准产业落子。
佳都科技创始人兼CEO刘伟介绍,这一合作将推动国产技术研发与国际标准接轨,尽快形成更具竞争力的市场与产业生态。
在广州工控集团董事长景广军看来,则将健全“国资+民企+跨国龙头”协同机制,做强做优做大产业链。
这背后是清晰的逻辑:以全运会为契机,利用西门子的全球技术与覆盖全球190多个国家的营销网络,整合佳都的智慧场景优势,目标直指填补广州在“高端信号系统”上的空白,并推动“广州轨道”的技术、产品与标准走向国际。
西门子交通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莫德(Juergen Model)的表态更具深意:将在广州“同步推进本地人才培养与合作伙伴生态建设”。意味着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市场换技术”,而是一次“生态换生态”的融合,为广州轨道交通迈向万亿级集群打造一个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技术底座”。
湾区跃迁,从“赛事红利”到“产业范式”
同在11月14日,当日发布的《全球城市产业创新指数报告2025》显示,深圳产业创新抢眼,超越纽约、旧金山,位列全球第二。
过去,人们提到大湾区产业链印象是“物理拼图”:香港的金融、深圳的科技、东莞、佛山的制造、广州的商贸……
十五运会期间,大湾区不仅像一个大功率的“产业路由器”,将11个城市的独特优势——从研发、设计、制造、金融到营销——以前所未有的密度和速度连接起来,还扮演“催化剂”的角色,使这些“拼图”产生“化学聚变”。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开幕嘉宾敲响青铜句鑃开启《彩月追月》,全球首次由人形机器人参与并独立完成火炬传递,全球首例深海“燃冰”采火,全球首创开合屋盖加移动斗屏多维场景……就是一条条“湾区产业链”流动的缩影。

“化学反应”的底气所在是广东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已形成9个万亿级产业集群,8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国家队”。广东有2000多万户经营主体、900多万家企业,还有大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形成产业协同的“生态雨林”。
更重要的是大湾区产业链的“湾区跃迁”,核心不仅在于为全运会“造”出、展示出了什么,更在过程中“留”下了什么。
——留下了“标准”的定义权。从前,我们习惯于“对标”国际。而现在,大湾区正试图“立标”。
无论是佳都与西门子合力打造的“适应中国市场”的信号系统,还是深圳企业在5G+超高清转播上制定的技术规范,大湾区正借十五运会的“实战演练”,将“湾区标准”固化下来,成为大湾区产业“组团出海”的“通行证”。
——留下了“协同”的真机制。
大型赛事以“强行政力”打破的壁垒,如何在赛后依靠“市场力”继续运转?
答案是“信任”和“利益”。当广州的设计师发现东莞的工厂能“猜”到他的想法,当深圳的工程师习惯了香港团队的“合规框架”,一种超越合同的“产业信任”便已铸就。全运会构建的这条“跨城供应链”,因其高效和低成本,将在赛后被市场力量自动保留和优化。
——留下了“开放”的新高度。
“跃迁”的本质是开放的“能级”之跃。广州引入西门子,是“引进来”;而佳都科技创始人CEO刘伟所言的“助推合资公司以广州为原点……推动国产技术研发与国际标准接轨”,则是更自信的“走出去”。
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宪看来,通过构建高效的产业创新体系,完全可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领先地位,甚至定义新的创新范式和产业范式。
十五运会的赛场上,将产生数以百计的金牌。但在赛场之外,一个更宏大的叙事正在书写:一个世界级城市群通过一场盛会,完成了一条被重塑、被激活,并已准备好迎接全球竞争的超级产业链。
这才是十五运会留给粤港澳大湾区最重的一块“金牌”。它锻造的,不是一时的“高光”,而是一条面向未来的、更具韧性和竞争力的“黄金产业链”。
盛会还在延续。2026年11月,深圳将作为东道主,举办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的APEC中国“第三城”。
金牌之外的“湾区金牌”如何赢?
爱拼才会赢。湾区“链”动,产业跃迁,正在进行时。
文|记者 王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