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汽车行业对发动机热效率的关注引发热议。发动机热效率是衡量燃油车技术性能的关键指标,与油耗紧密相关。过去,全球汽车工程师花费50年时间,才将发动机热效率从30%提升至40%。然而,近年来,尤其是国产混动新车的发动机热效率快速提升,从43%飙升至45%以上,甚至达到46%至48%。这一现象引发业界质疑,是否之前的工程师们的努力被忽视,或是车企采用了不正当手段来提高热效率数据。
文章指出,部分车企为了使热效率数据看起来更亮眼,采取了类似风阻系数测试中的不正当手段。这些手段包括使用非量产发动机进行测试,增加对热效率有利的材料或调校,甚至去掉量产车上的一些设计,以提高测试成绩。此外,车企在宣传时往往只强调发动机的最高热效率,而忽略了热效率随转速和负载变化的事实。这种行为不仅将核心技术指标变成了营销数字游戏,也使得真正致力于提高热效率的企业处于不利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