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卢佳圳 通讯员 孙旭东
图/李剑锋
11月5日,广州知识城综合保税区(下称“知识城综保区”)正式通过海关总署、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联合验收。作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第二个综合保税区,知识城综保区将成为该区深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载体。“一南一北”的双综保区布局,也将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注入全新动能。

知识城综保区于2023年10月30日获国务院批复设立,地处中新广州知识城北起步区,规划面积 0.82平方公里,验收围网面积 0.74 平方公里,依托8条轨道交通、7条高速公路、7条城市快速路构建起的“8+7+7”立体交通网络,30分钟直达广州白云国际机场,60分钟覆盖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
综合保税区是目前我国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特殊监管区域,在发展对外贸易、吸引外商投资、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相比于国内其他综保区,知识城综保区背靠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中新广州知识城,能够叠加享受“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综合保税区”三重政策红利,将有效促进知识型经济和开放型经济融合发展。



在验收现场,知识城综保区视频监控指挥中心展示了园区的高水平监管能力。大屏幕上监控拍摄的画面清晰显示了查验场地的外围情况,每个卸货平台均设置单独的监控摄像机,还覆盖了暂扣室、查验通道、监管仓库、理货待查区等区域。据介绍,园区监控系统共设置高清球机44台,高清摄像机332台,确保对卡口、围网、查验场地全方位监控无盲区。
而对于园区内部分围网区域山体坡度太大,从安全角度考虑无法建设巡逻道的情况,监控指挥中心还展示了无人机巡逻操作。在机载摄像头捕捉到“异常情况”后,操控员下达指令,随即无人机对该不明物体进行轮廓扫描与纹理分析,数据实时回传至监控中心,由工作人员到场清除该物体,而后无人机平稳切换回巡航模式。
高水平的监管能力得以实现,作为知识城综保区主管海关,黄埔海关近年来持续探索创新综保区监管改革,切实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我们将从政策创新、监管优化、服务升级等多方面发力,大力扶持‘保税+’新业态发展。”黄埔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会将已在黄埔综保区取得明显成效的创新举措,复制推广到知识城综保区来。”

据透露,未来知识城综保区将在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政策协同方面系统发力,联动广州开发区内的国际医药价值创新园、粤港澳大湾区半导体产业园等核心载体,重点打造全球保税研发服务中心和全球检测维修服务中心,服务中新广州知识城生物制药、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发展。
实际上,相较于国内其他综保区,以“知识经济”为核心定位的知识城综保区,将会走一条“小而特、小而精”的特色发展路径。围绕中新广州知识城的产业实际,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知识城周边产业园形成产业互补,并与黄埔综保区形成“南北双核联动”,错位发展保税特色产业,服务广州开发区“三城一岛”战略平台建设。
知识城综保区正式拿到“出生证”,对于广州开发区、黄埔区而言,无疑是一个“历史性时刻”。南有黄埔综保区,北有知识城综保区,“双综保区”时代,是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里程碑”。
目前,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已形成汽车制造、新型显示、绿色能源、新材料以及美妆大健康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可以预见,“一南一北”双综保区的“双轮驱动”协同联动发展,将持续为产业集群稳链强链提供双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