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詹淑真 通讯员 粤机宣
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廖梦君 詹淑真
10月30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3航站楼(下称“白云机场T3航站楼”)和第五跑道正式投运。
从2004年白云机场转场时的“乘势而上”到如今“五条跑道+三座航站楼”的“展翅高飞”,白云机场的每一次升级迭代,不仅是自身能级的跃升,更是打造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的实力彰显,为新时代新征程谱写交通强国建设民航新篇章贡献重要力量。

它是“花城”广州的新地标:“羊城花冠”的造型里,藏着岭南山水的意蕴。
它是中国民航的新样板:数字孪生、BIM智能建造,定义新一代航站楼的模样。
它更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新引擎:汇聚航空、公路、铁路(城轨)等多种交通工具,天空、地面联结成一个现代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助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推动广东、广州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地位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白云机场T3航站楼和第五跑道的投运,不仅是一座机场的升级,也是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生动实践,更是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
枢纽能级跃升
中国民航首个五条商用跑道运行的机场
“过去是城市的机场,如今是机场的城市。”正是今日白云机场的生动写照。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世界级机场群,白云机场以T3航站楼投运为支点,为这幅“世界级机场群图景”补上了关键拼图,撬动着粤港澳大湾区全球资源配置的能力跃升。

作为国家定位的三大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之一,白云机场扎根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广州,其成长轨迹和发展成果,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广东、广州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是世界经济发展最稳定最可靠的动力源。透过粤港澳大湾区,世界正看见一个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中国。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大省、千年商都的区位优势,历经20多年的接续建设,白云机场枢纽能级持续跃升:2020年-2023年连续四年旅客量全国第一、货邮量全国第二,2020年客流量问鼎全球首位;2024年跻身全球十大最繁忙机场,货邮量位居全球第九;白云机场通航点240余个,超160条国际(地区)航线通达,“经广州 飞全球”已成国际民航客货运的新常态。

T3航站楼和第五跑道投运标志着白云机场正式迈入“3.0时代”,成为中国民航首个五条商用跑道运行的机场,近期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2亿人次,货邮吞吐量380万吨使用需求,终端容量更可承载1.4亿人次旅客、600万吨货邮,客货规模均位居世界前列,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提供坚强保障。
这座国际航空枢纽已然成为联动大湾区的“交通网络核心”。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完成后,T3综合交通中心将成为集航空、公路、铁路(城轨)为一体的多方式联运的交通综合体,轨道总规模达到6台14线,并在负二层设置行李托运,轨道交通出港旅客同层值机及交运行李,高效实现空铁联运。
根据《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白云机场将引入6条高铁、5条城际、2条地铁、2条高速,轨道交通分担率全球领先,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的样板。白云机场通过轨道与大湾区主要机场互联互通,形成“轨道上的机场群”,让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功能协同”更加强大,为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枢纽的价值,落在“赋能发展”上。如今的白云机场,正以枢纽之力助推区域协调发展,持续提升广东全球竞争力:超千家跨境电商企业在此扎根,实现“本土货,运全球;全球货,聚广州”;飞机维修产业规模全国领先,让“航空产业生态圈”在湾区落地生根。
从2004年“一夜转场”跨入“双跑道时代”,到如今迈入“五条跑道+三座航站楼”运行时代,白云机场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向国际一流湾区加速迈进的“动力引擎”,让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更足、开放的大门更宽。
文化综合体
打造中国机场航站楼新范式
机场不应只是“出发和抵达的过渡空间”,更应是“可感知、有温度的文化空间”。白云机场T3航站楼,正以“中国风、岭南味、国际范、时代感”的融合设计,传递着“品质、品位、品牌”,打造中国民航航站楼的新范式。

从花形雨篷步入T3航站楼,“花开穗满”画卷即刻铺展,“稻穗”形天窗滤过柔和阳光洒在全国首创的“花瓣”值机岛上,木纹吊顶、木质底色标识牌与绿植相映。白云机场T3航站楼将广东“强、能、美、好”形象藏进细节,融入每一处体验。
T3之美,美在造型。航站楼建筑造型以“花”为设计主题,融入“云山珠水”“花城”广州特点,建筑造型如鲜花盛放形成“羊城花冠”建筑意象,成为广州城市门户形象的地标性建筑;花瓣型建筑檐口、花瓣型张拉膜雨棚、湾区广场的花瓣岛、“花”形值机岛、“花”形白色线条、“青花”图案羊毛地毯,给旅客留下处处花开、处处惊艳的印象。
T3之美,美在结构。值机大厅以三排花冠柱大跨钢结构支撑主楼屋盖钢结构,3.3万平方米的无柱大厅气势恢弘。
T3之美,美在色调。作为全国首座暖色调大型机场航站楼,T3航站楼采用别具一格的暖色调设计,开创中国航站楼新时代特色风格,营造舒适温暖的空间氛围,让旅客感受到航站楼不一样的温度。

T3之美,美在设施。首次打造国内机场航站楼旗舰洗手间,“桃花”“星海探索”两个主题洗手间各具特色,建立航站楼洗手间文化,将洗手间也变成艺术品,更好满足旅客美好出行需求;门斗屏、球形屏、花瓣屏、旋转屏、户外弧面、岛尾荷花屏等共同组成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大屏体系。
T3之美,美在艺术。航站楼率先构建国内机场首个大型公共艺术系统,以“艺术芯引擎·启航新中轴”为核心理念,邀请多位国际名家参与创作,9件精心打造的公共艺术品装置相互呼应,共同构成T3航站楼层次丰富的公共艺术生态。

T3之美,美在细节。从木纹天花板到暖色地毯,从智慧卫生间系统到大型儿童游乐设施,从配置特色座椅到设置过夜旅客、航延旅客休息区,从旅客停留等候区域如值机、登机区域铺设地毯到沿旅客动线关键节点创新设置多功能宠物卫生间,塑造更具包容性的航站楼服务。
T3之美,美在体验。量身定做H、X构型融合体,具有运行效率高、大机位多、旅客平均步行距离短、国际国内换乘便捷等优点,国内旅客平均步行距离不超过470m,国际旅客平均步行距离不超过460m。
这里不仅是高颜值的航站楼,更是高品质、深内涵的文化目的地。
全国首创全景航空观景平台和瞭望塔,既可俯瞰机场全景,又能近距离欣赏飞机起降;
国内航站楼最大空侧原生态花园,以花园为载体,传递对生命的礼赞,实现岭南文化的国际传播;
国内首个设立植物园的航站楼,汇聚多个大洲具有代表性的珍稀植物,东花园已成为华南植物园科普宣教点之一;
国内首个建设古树公园的机场,结合征拆需要、古树迁移和公共区空间营造打造首个古树公园,20余株古树静静扎根,200余年树龄的榕树依旧枝繁叶茂,促进古树名木与城乡基础设施和谐共存,留住绿美广东乡愁记忆;
航站楼内的特色商业街将岭南传统骑楼建筑形式与现代机场商业功能有机结合,为旅客打造一处充满人文温度、兼具文化体验与舒适消费的特色空间。
白云机场T3航站楼用一个个体验场景证明,机场不只是交通枢纽,更是传递城市文化记忆的温暖场所和文化综合体。旅客带走的不只是机票,还有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创新、包容的人文魅力。

智慧绿色标杆
定义未来机场发展新方向
2025年9月24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斩获buildingSMART openBIM国际大奖——这是中国民航机场建设工程首次获此殊荣,标志着广东机场集团在智能建造与数字化转型领域的“智慧基因”得到国际认可,更定义了未来机场“智能+绿色”的发展方向。
T3航站楼的“智慧”,从设计阶段便已深植。
白云机场三期扩建BIM应用开启大型枢纽机场智能建造行业先河,在国内大型枢纽机场率先全面应用BIM智能建造,实现全员、全区域、全专业、全生命周期管理,探索适合推广的民用运输机场数字化设计技术体系,打造民用运输机场数字设计示范项目,引领行业标准。设计阶段,依托BIM技术精准绘出T3航站楼模型;
施工阶段,只需用平板电脑对照模型核验实况,就能对施工精度、实模一致性等进行有效验证;
结算阶段,通过按模计算工程量创新模式让结算审核时间缩短50%以上;
作为全国首个基于智慧机场的电子档案项目,借助BIM智能建造,搭建民航专业工程资料管理系统,实现T3建筑档案电子化。
基于BIM智能建造,T3航站楼综合应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致力于打造中国民航第一个大型数字孪生机场——实现全业务静态可视、动态可感、数据可通、态势可预、业务可控、决策可优。
通俗而言,数字孪生真正让机场“学会思考”:在虚拟的“数字机场”里,不仅能实时查看飞机滑行、旅客流动,还能“预知未来”——比如航班高峰期,系统能根据流量计算“最优推出时间”,有效减少延误。
货站的“智慧”同样亮眼。白云机场T3航站楼投运后,东、西两区3个数智化货站总面积达70万平方米,年处理能力超120万吨。在这里,智能调度中枢有效提升复杂作业场景协同效率,国际3号货站实现全流程自动化作业;无人牵引车、无人叉车穿梭作业,让物流更高效、更便捷。

智慧不止于“指挥”,更在于“绿色”。作为行业领先的“三星级绿色航站楼”样板工程,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绿色建材使用比例达70%;太阳能光伏发电、立体绿化、中水利用系统、天窗采光通风、高反射金属屋面等每一处设计都践行着“碳达峰碳中和”的绿色发展理念。
更值得关注的是,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多项技术为国内首创:
全国首个连续着色焊接不锈钢屋面航站楼,有效解决防水问题,提高抗风能力;
全国首个采用915m间距中距跑道,在集约用地情况下实现2个独立起飞和1组相关进近等灵活运行模式;
全国首个采用172.5m跑滑间距,在满足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跑道间用地,可节约土地159亩;
全国首个采用盾构方式穿越3条运行跑道,可大幅减少不停航施工时间;
全国民用机场首个装配式道面试点,提升混凝土道面各项性能,具有较好社会经济效益。
这些创新,让白云机场T3航站楼成为智慧机场建设的“新样板”。
从技术创新到数字赋能,白云机场T3航站楼建设从来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而是始终坚守“技术服务于人”的初心——让旅客出行更顺畅、货物运输更高效、机场运行更绿色。这座“会思考的机场”,正在重新定义未来机场的模样。
蓝图向新而行
迈向“双一流”建设新征程
白云机场T3航站楼的投运,是里程碑,更是新起点。
展望未来,白云机场将焕发更大活力,“空中网络”将织得更密。立足国家战略定位及市场发展需求,白云机场全力打造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通过优化航线网络布局,加密国内主要城市航线,提升国内市场覆盖密度。同时,积极拓展国际航线,特别是“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的航线,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航线网络,让“从广州链通全球”更加便捷。
货运“底气”也将持续增强。随着三期货运区投产启用,白云机场货站面积将从50万平方米扩至超100万平方米,预计2030年货邮量可达380万吨。“无人化、智能化、孪生化”的货站运营模式,将助力广州加快建设“全球效率高、成本低、极具竞争力”的国际物流中心,强化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中的优势地位。
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文章”也将越做越大。依托白云机场,广东机场集团积极主动实施港产城融合发展战略,将强化产业培育和大项目谋划,做足流量经济、做优土地经济、做大平台经济,推动产业布局再聚焦、资源再集中、模式再创新。白云机场临空经济区将进一步成为城市经济增长极、产业项目聚集地、投资热度新高地,“机场的城市”正从理念变成现实,枢纽优势正转化为区域发展优势。
站在新起点,广东机场集团紧扣省委“1310”具体部署,贯彻全省“3+4+8”运输机场建设部署要求,以“1236”战略体系为引领,以打造“六新”集团为目标,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提升机场建设和运营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枢纽动力源作用,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民航产业体系,助推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和世界一流机场,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贡献机场力量。
当飞机从白云机场起飞,掠过“羊城花冠”飞向蓝天,人们会发现:这座机场早已不只是“出发与抵达的地方”,而是岭南意蕴与中国智慧的融合体,是广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引擎”,更是中国枢纽、链通全球的重要门户。
融湾区,向世界,喜迎四海宾朋。白云机场的新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