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今年以来,美国政府对中国留学生采取拒签、滞留指控、入境盘查等一连串操作,有人被滞留在机场小黑屋,有人被指控“涉嫌滞留”而被遣返。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近来美方频繁对中国赴美留学生采取歧视性、政治性、选择性执法,给予不公正待遇,把他们带入小黑屋,反复长时间盘查,有的滞留长达70多个小时。美方上述行径严重侵犯中国公民的正当合法权益,严重阻碍两国正常人员往来,严重破坏中美人文交流氛围。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 资料图(外交部网站)
10月19日,《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特朗普对中国学生的打压忽视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新现实》的评论文章。文章指出,切断有前途的中国学生在美国学习的机会,只会削弱美国的竞争力。换句话说,想要借限制留学生一事来打压中国,美国打错了算盘。
中国留学生长期以来是中美人文交流的重要桥梁。无论是在理工科研领域,还是在创新创业、文化传播方面,中国留学生和访问学者长期以来在推动中美社会相互理解、科技协作与知识共享等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美国高校中,中国留学生占据国际学生的重要比例,他们的学术表现、创新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为美国校园注入了活力,也促进了中美两国在科技、文化等领域的深度合作。然而,美国政府近期的一系列举措简单以“留学生=战略对手”来处理,不仅损害中国学生的正当权益,更会削弱自身在全球教育市场和科技创新领域的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做法并非偶然,而是美国内部政治极化、对华焦虑加剧的又一体现。

美国国会 资料图(央视新闻)
美国某些政客一面鼓吹“防范中国渗透”,另一面却对美国教育界、科技界因封闭所带来的风险选择性失明。对于他们而言,中国留学生不是求知者,而是可以被政治利用的标签。这种思维逻辑,注定是狭隘的、短视的。更讽刺的是,美国所谓的“安全防范”并未带来任何实际收益,反而让世界看到一个日益封闭、缺乏自信的美国。今天的中国学生相较之前有更多的选择,同时也更具自信,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年选择留在中国继续深造,或前往欧洲、东亚、东南亚等地进行学习,这正是《纽约时报》所说的“令人震惊的新现实”——中国已经在科技研究领域超越了美国。中国学生要想在塑造未来的领域获取世界一流研究经验,已经不再需要到美国去求学。
事实已经在说明一切:教育应当成为搭桥的事业,而不是“筑墙”的工具。与其将目光放在“如何限制中国学生”,不如回归“如何强化合作互利”这一更具长效、建设性的路径。美国若真想维护自身的竞争力,应当正视现实、恢复理性。只有重新回到开放、合作、互利的轨道上,中美教育交流才能回到应有的正轨。这不仅符合中国学生的利益,也符合美国自身的长远利益。
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包括美国网友在内的许多海外网友纷纷留言,批评美国对中国留学生采取限制措施一事,并对中国留学生表达支持。
网友@Lasselucidora表示:“我见过很多中国学生。他们才华横溢、善良又风趣。他们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份珍贵的礼物。”

美国网友@ryanpalmer3813感慨道:“我的国家真让人尴尬……”

网友@SicMundus24讽刺道:“(这就是美国的)‘民主’与‘自由’。”

网友@Shining237认为:“美国嫉妒中国在基础设施、技术、科学和军事方面取得的成就。”

网友@Mohammed-gj2ed指出,取消学生签证、在美国大学里加入特殊的意识形态,这是美国道德体系崩溃的最坏例子。

网友@jimmylee6256说道:“美国已经失去了对世界的魅力。”

出品:环球网评论部、蒋臻骅工作室
素材来源:央视新闻、新华社、环球时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