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正从“订单响应者”向“需求创造者”跃迁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沈钊
“这个佛像工艺品的发髻要高一些,这是泰国市场的特点。”10月26日,在第138届广交会福建威鹏实业(以下简称“威鹏”)的展位前,工作人员正细致地为客商讲解产品细节。几步之外的深圳鸿绪锦科技(以下简称“鸿绪锦”)展台上,一款能够对话的“情绪陪伴机器人”引来不少采购商好奇围观。一边是依循全球订单灵活调整的传统工艺,一边是基于客户灵感孕育的前沿发明——两家企业的不同样貌,共同勾勒出中国外贸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
在威鹏的展位里,造型各异的树脂喷泉工艺品吸引着海外采购商的目光。这些产品与国内常见的茶台流水造型迥然不同。“我们主攻海外市场,必须紧跟采购商的审美偏好。”该公司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欧洲客户青睐动物造型,美国和日本市场则更偏爱自然庭院风格。”
而近几年,广交会迎来了很多东南亚和南亚的客商。工作人员表示,象神喷泉等便是专为印度市场设计的产品。
作为从上世纪90年代末就开始参加广交会的“老广交”,威鹏的发展历程堪称一部借助广交会洞察并响应全球需求的“进化史”。据工作人员回忆,企业最初从台湾地区引进了树脂喷泉技术,早期产品主要面向日本市场,以竹材等自然元素打造日式庭院风格。随着广交会上欧美采购商的增多,他们又陆续开发出动物造型、现代家居等系列产品。近年来,他们敏锐捕捉到新兴市场的崛起,“例如,印度客商采购量明显增多,我们就针对性开发了象神等当地特色的系列产品,如今已成为热销品类之一。”
相隔不远,鸿绪锦的展位则呈现出一番“未来”图景。工作人员正向采购商展示他们最新研发的“情绪陪伴机器人”。这家公司最初以擦窗机器人闻名,而这次带来的新产品,实现了一次从“功能”到“情感”的跨越。
“这个转变的灵感,其实也来自广交会。”鸿绪锦公司总经理高彬告诉记者,“有海外客户和我们交流时提出,机器人能不能不只会干活,还能在情感上和人互动?”这个想法点燃了他们的研发热情。如今,这款能对话、能提供情绪价值的机器人,虽然还在测试阶段,却已在展会上获得外商关注。一位印度客户仅凭介绍视频,就在现场支付定金,预订了500台。
高彬表示,接下来计划通过广交会寻找全球合作伙伴共同测试完善产品,目标在2026年将成熟产品推向市场。
一边是威鹏根据全球订单“量体裁衣”,展现了“中国制造”强大的市场适应力;另一边是鸿绪锦基于客户灵感“无中生有”,展现了“中国智造”的创新潜能。中国外贸企业正从敏锐的“市场响应者”,逐步转向更具主动性的“需求创造者”。而广交会,始终是这一进程中的重要推动力。它已超越传统“订单集市”的功能,演进为一个集信息交汇、灵感碰撞与创新试炼于一体的高端平台。在这里,企业不仅收获当下的订单,更窥见未来的方向。中国外贸的竞争力,正在从价格与效率,迈向基于创新与洞察的价值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