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益企读书·共富同行”公益书屋揭牌活动在广州市增城区明星村举行。书屋虽小,意义却不凡——它标志着“文化+金融”双轮驱动服务乡村的新模式落地生根。这场由广州南粤基金集团联合增城区委宣传部、荔湖街道办事处打造的公益行动,为我们观察金融资源如何精准下沉乡村提供了鲜活样本。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公益书屋的建立,恰恰抓住了“文化赋能”这一关键。在信息相对匮乏的乡村,书籍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连接现代文明与乡土社会的桥梁。从金融知识到政策法规,从青少年读物到产业案例,这些精心挑选的书籍犹如一粒粒种子,播撒在乡村发展的土壤中。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书屋并非简单“捐了之”,而是配套开展“共富读书会”,让静态的知识通过动态的交流活起来,真正实现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
更具创新性的是,此次活动将文化建设与金融服务巧妙融合。一方面,“反诈主题宣讲”直面当下农村金融安全的痛点,通过真实案例剖析帮助村民守住钱袋子;另一方面,金融骨干与创业青年、村民代表的互动交流,打破了金融服务的传统壁垒,让原本“高冷”的金融知识变得接地气、可感知。这种“文化搭台、金融唱戏”的模式,实现了软性文化传播与硬性金融服务的相得益彰。
纵观我国乡村振兴实践,金融资源下沉始终是难点所在。金融机构往往苦于找不到精准服务切入点,村民则面临“需要服务但不懂服务”的困境。广州南粤基金集团此举的可贵之处,在于通过书屋这个文化载体,自然搭建起金融知识与乡村需求的对接平台。员工捐赠的不仅是书籍,更是专业资源;村民获得的不仅是图书,更是发展能力。这种以文化为媒介的资源整合方式,为破解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这种政企协同的公益实践也值得推崇。企业发挥资源整合优势,政府提供政策与平台支持,村委会确保精准对接需求,三方各司其职又相互赋能,形成了“1+1+1>3”的效应。这种合作模式既避免了传统公益项目的短期性缺陷,也防止了金融服务的“水土不服”,为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持续的范例。
小小书屋,犹如一扇观察乡村振兴的窗口。它告诉我们,真正的乡村振兴不仅是物质层面的改善,更是知识与能力的提升;金融服务下沉不仅是业务拓展,更是责任与担当的体现。当金融知识随着书籍流入田野乡间,当文化种子借助专业力量生根发芽,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书屋的建成,更是一条独具特色的共富之路在徐徐展开。
期待这样的创新实践能够星火燎原,让更多“文化+金融”的种子在乡村沃土中开花结果。
文|记者 马灿
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