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下午,中国气象局举行台风“桦加沙”媒体通气会。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王海平介绍,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目前是“超强台风级”的强度。22日下午,“桦加沙”位于广东省阳江市东偏南方向大约1000千米的巴士海峡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7级以上(62米/秒)。
另据广东省气象局消息,“桦加沙”将为广东带来一次严重风雨影响过程。预计23日粤东、珠三角中南部市县陆地风力逐渐加大到6~9级、阵风10~11级,沿海市县加大到10~13级阵风14~16级。预计24日珠三角南部、粤西市县陆地风力9~12级、阵风13~15级,台风中心经过地区风力12~15级、阵风16~17级。
截至22日21时,广东省已有中山、东莞、惠州、珠海等6城市宣布将据实际情况实行“五停”(停课、停工、停产、停运、停业)措施,并建议市民提前做好家庭防御,储备必要的食品和生活用品。深圳、广州均已宣布23日停课。
不过对于高层住宅业主来说,家庭防御也不可掉以轻心。随着容积率新规住宅成为广州楼市销售主流,封阳台增加使用面积的做法被越来越多业主采用,但在强台风天气下,这也成为一个潜在隐患。
封阳台成新规住宅主流,强风天气存在安全隐患
2023年11月后,《广州市建筑工程容积率计算办法》将阳台等住宅半开敞空间半计容比例放宽至20%,为提高住宅实用类率,不少2024年后入市的新规住宅都有着较大的阳台面积。为提升使用面积,不少家庭都选择将阳台封闭,成为一个独立的功能间。更有甚者为了美观,还会在封窗时将原本的防护栏拆除,更换为大面积的落地窗,但对于高层住宅而言,类似举措在面临强台风时将成为安全隐患。
2018年,强台风“山竹”影响广州期间,广州天河区万菱汇环球都会广场写字楼的三块玻璃窗从高空坠落,深圳国银金融中心大厦亦发生玻璃幕墙高坠事故。环球都会广场业主方事后调查发现原因为“山竹”正面吹袭造成的10-12级风力,使得完全关闭的窗户内外形成了造成巨大的压力差,将玻璃窗户直接扯落。
2024年,第11号台风“摩羯”登陆海南期间,海南海口一小区22层住户家中卧室的落地窗被台风吹落,业主大腿被卧室门夹住,后被消防人员救出。
从专业角度来看,台风天气下,高层住宅玻璃外墙的安全隐患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高楼之间楼间距过密导致的狭管效应,气流从开阔区域进入狭窄的建筑物间隙中,因通道变小而导致风速加快,如果通道后方仍有建筑物,局部强风将对后方的建筑物形成更猛烈的冲击。
二是室外较快的空气流速使得外部气压相对室内显著减小,即伯努利原理。在强台风天气下,玻璃幕墙将承受更大的内外压强差,这也是造成2018年天河万菱汇外墙脱落的原因。
三是通过拆除防护栏等方式安装的全落地玻璃窗,如果本身框架质量不过关,且未选用膨胀螺丝、自攻螺丝等合适的连接方式,也将难以抵挡强风袭击。
强制标准低于最大风力,业主可采取措施加固
2023年2月起实施的广东省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DBJ/T 15-101-2022)则对建筑的风载荷提出了与所在地风压关联的强制要求。
以广州市为例,该《规范》规定的基本风压(重现期50年,即50年一遇)在不同区存在一定差异,为0.45至0.6kN/㎡,相当于10至11级风力风压,其中从化、花都区较低,南沙区较高。若进一步提高重现期标准至100年(百年一遇),风压值则提升为0.55至0.7kN/㎡,相当于11至12级风力风压。
而该《规范》要求,垂直于建筑物表面的风载荷标准值应当以基本风压进行计算,因此可以简单理解为,广东省现行标准对广州市建筑物防风能力的最低强制要求是能够正面承受10级风力的冲击。而本次台风“桦加沙”将在24日对珠三角南部带来最高9~12级的陆地风力和13~15级阵风。因此,如果业主和工程队伍在封窗、封阳台时参照最低标准选材施工,将可能出现安全隐患。
那么,面对超强台风,此类建筑应当如何进行防风加固?
用胶布贴米字是最常见的技巧之一,其主要功能是通过改变干扰玻璃的自然频率,降低出现共鸣效应的几率,让玻璃不容易破碎,同时预防破碎后飞溅造成的伤害。
不过,根据强制性标准《民用建筑通用规范》(GB 55031-2022)规定,民用建筑的玻璃幕墙或者阳台等临空部位的玻璃栏板,均应使用夹层玻璃,对此类材料而言,胶布能够起到的效果有限。加固措施应当更加专注于窗框结构,包括在落地窗的缝隙处安装防风密封条,在落地窗两侧设置防风挡块,并及时检查固定螺丝处于良好状态。同时,在家防风时,尽量避免靠近阳台、窗边等临空区域。
文、图 | 记者 范晗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