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红棉匠才”职业技能竞赛暨第十一届产业人员职业技能竞赛增材制造设备操作员项目比赛在广州市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园启动。
本次比赛由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广州市总工会主办,中共广州市荔湾区委组织部、广州市荔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广州市荔湾区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广州市荔湾区总工会承办,广东省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广州市荔湾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羊城晚报数字媒体有限公司协办。竞赛在广州市职业能力建设指导中心的全程技术指导下,进行有序的赛前筹备和培训。
以赛育才,为现代都市工业注入动力
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在激光与增材制造等前沿领域形成深厚基础与创新优势,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撑。
国家赋予广州“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核心功能定位。当前,广州加快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荔湾区作为全市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重要发源地,孕育了全省唯一、全国唯三的增材制造国家级孵化器,成立全国首个省级增材制造产业协会及行业联盟。截至2024年,荔湾区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规模突破10亿元,集聚21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获评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58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此构建起从原材料到应用服务的全产业链生态。
为推进产业升级与人才发展战略融合,助力广州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人才高地。荔湾区通过举办增材制造设备操作员项目比赛,旨在培养适配现代都市工业体系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以技比武,63名选手齐聚拼技能
本次比赛有63名选手报名参加,他们分别来自广州市内的激光与增材制造企业。本次比赛设置两个竞赛项目——夹具检具设计及FDM打印;产品创新设计及光固化打印。63名选手分组,分别参与两个竞赛项目比赛。
在正式比赛前,主办方还组织选手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内容包括机器使用、技术答疑等。
裁判长孟庆东表示,本次赛题由行业内专业人士组成的专家组制定,按照增材制造设备操作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高级工等级考核要求出题。本次参赛人员都是企业一线人员,比赛主要考核选手的实操能力,以及在项目应用设计、功能实现、生产操作等方面的技能。
孟庆东观察发现:“经过一个月的赛前培训,选手们在技术理解、操作方面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参赛选手潘港元是广州瑞鑫通科技有限公司光敏树脂材料研发经理,从事激光与增材制造行业超过5年。他说:“通过培训和比赛,能学习不同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场景;学习如何使用3D打印建模软件以及FMD打印机、光固化打印机等先进设备。日后,可以将这些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据悉,在此次比赛中,有22名选手获得增材制造设备操作员高级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厚植沃土,打造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福地
2024年,荔湾激光与增材制造装备产业集群通过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认定,目前正依托全市首个省产业园区——广州荔湾产业园区,以“一核三区”模式(“一核”即以广州市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园为产业发展核心区,面积超18万平方米;“三区”,即以东沙片区为孵化区,面积超50万平方米,以白鹤沙片区和龙溪大道片区为加速区,面积超70万平方米,以岭南V谷和海龙围预收储区域为储备区,面积超2000亩),打造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承载区,为增材制造装备产业“工业上楼”发展提供充足空间,形成产业集聚与梯度发展的良好态势。
广州荔湾产业园区成功引进国内顶级领军人才团队——冷劲松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未来技术学院院长)团队,共建广州市未来增材制造研究院。该研究院将围绕增材制造产业领域,建设一流的产学研科技创新平台,形成一批标志性科技成果,打造高水平产学研基地,聚集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推动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化,赋能荔湾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人才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组建目标首期规模为8000万元的广州市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由区属国企和广州产投集团共同出资成立,发挥“以投促引”积极作用。
目前,荔湾区激光与增材制造链主企业单位——广州工控集团培育集聚了58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初步形成集原材料供应、设备制造,技术研发、产品设计以及应用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链发展格局。其中,龙头企业广州瑞通增材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家将金属3D打印用于齿科的企业,其生产的隐性牙齿矫正器3D打印机全国市场占比达70%,国内第一、全球第二。
荔湾区将继续积极布局增材制造装备产业赛道,依托深厚的工业基础和丰富的产业资源,持续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
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荔湾区人社局也将高度重视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着力构建与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支撑体系,为“荔湾增材,智造未来”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文|马思泳
图、视频|活动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