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麻省理工学院(MIT)团队宣布成功研发新型固态电解质,该材料能在有机溶剂中迅速溶解,有助于电动汽车电池的拆解和回收。MIT团队旨在解决电动汽车增长带来的电子废弃物问题,开发了一种可自组装的固态电解质材料。这种电解质由类似凯夫拉的分子组成,在遇水后自行组装成坚固且能导离子的纳米带。通过热压工艺制成固态材料,作为连接层固定电池的正负极。电池寿命结束后,整个电池浸入有机溶剂中,电解质数分钟内溶解,电池随之分解,各部件可轻松回收利用。
尽管这种新型电解质制造的固态电池性能尚未达到商业电池的“黄金标准”,但研究人员认为,这一方法有望促进电池循环经济,减少对新开采矿物的依赖,并降低未来电子废弃物的环境负担。MIT团队的这一创新思路是从设计源头引入可回收性,先选择易回收的材料,再将其改造成适配电池的形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