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图已积极开展降低噪声行动,旨在为读者营造安静的阅读环境。通过张贴温馨提示、安排工作人员引导等方式,提醒读者保持安静,文明用馆。这一行动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理解与支持,馆内的噪声明显降低,阅读氛围更加浓厚。广图将持续推进此类行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让读者在安静的环境中享受阅读的乐趣,为文化传播和知识传承做出贡献。
7月30日,羊城晚报推出《记者帮·维权丨读者吐槽:暑期广图“吵闹似市场”!馆方回应:要求物业加强巡视》报道,引起读者的关注。
对此,广州图书馆(以下简称“广图”)进一步回应称,已开展“降低噪声”行动,倡导读者文明用馆。
广图馆内相关提示
应对:五大措施降低噪声影响
广图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馆一直关注馆内噪音的问题,已定期开展“降低噪声”专项行动。具体措施包括:
(一)节假日(含寒暑假)等服务高峰期,在西门入口处、北楼和南楼的电梯口处增派志愿者对携带婴幼儿的读者进行温馨提示。
(二)增设大堂值班安保主管,加强大堂、楼层安保人员联动,及时提醒、制止奔跑或大声说话的读者。
(三)楼层安保人员穿上配有“保持安静”等标语的反光马甲,增加巡查频次,提醒馆内读者保持安静。
(四)定期更新、增加更加鲜明、醒目的“保持安静”等标识导牌。
(五)在首层大堂增加噪声、温度检测设备,对读者投诉的重点区域开展噪声监测管控。
广图志愿者提醒读者保持安静
随着进馆读者不断增长,给图书馆的开放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对此,广图将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一)自2025年7月1日起,广图各服务区域,即北楼一至九层、南楼一至七层及负一层,对外开放时间统一调整为每天9时起。调整开放时间后,已减少儿童与青少年群体在大堂逗留的时间,减轻大堂的秩序管理压力。
(二)强化工作人员的培训与管理,严格落实属地管理原则;强化志愿者的使用与管理,在重点区域适当加派志愿者协助维持秩序。
(三)加强宣传教育,馆内电子屏增加文明公约等宣传海报,将文明公约融入阅读推广活动中;线上利用广图自媒体平台发布文明入馆、文明用馆等相关主题的宣传视频。
(四)利用微信、微博等平台发布温馨提示,倡导读者错峰进馆、文明入馆。
探究:多种因素造成馆内嘈杂
记者了解到,广图的“噪声问题”并非今年暑假才出现,而是自2013年新馆全面开放以来,每到节假日就要面对的“顽疾”。
不仅是读者,图书馆管理者也是深受困扰。究其原因,与广图的转型与定位、接待量大、部分读者游客的素质有待提高等密切相关。
近年来,广图致力于为公众终身学习提供资源和空间,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着力打造公众交流、共享空间,由原来功能相对单一的阅读空间、传统图书馆,向具备阅读、交流、分享等综合功能的文化空间、市民共享空间、“第三空间”转型,强化作为公众休闲、交流和城市文化中心的功能。
今年5月2日广图闭馆时人潮
此外,广图坐落于广州市的新城市中心、有“城市客厅”美誉的花城广场,而花城广场为广州最热门的旅游景点之一,该区域内的公共文化机构只有广图实行免预约进馆制度且开放时间最长(9时至21时),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进馆体验,为广图的环境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统计数据显示,广图新馆自2013年全面开放后,即有显著的、三四倍于旧馆的服务效益,也远远超过新馆日均1万人次的设计接待量和1.5万人次的高峰接待量,日均接待量很快达到了2.7万人次,周六、周日日均达到3万-4万人次,最高纪录是一天接待了5.9万人次。
广图相关负责人坦言,如此大的接待量给图书馆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一个图书馆内,接待一万人次和接待三四万人次形成的环境完全不同,也会完全改变用户体验”。
“从相对宏观的视角看,读者反映图书馆噪声问题,其实质是旺盛的社会需求与公共服务保障还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体现,具有客观性、阶段性的特点。”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政府不断加大对公共设施的投入保障和“图书馆之城”服务体系的日益完善,或许会有更多的市民读者选择到社区图书馆,这种客流集中的情况也会有所改善。
广图同时也呼吁,市民读者要培养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的意识,文明用馆,共创安静美好的阅读环境。
来源 | 羊城晚报、金羊网、羊城派
文字 | 黄宙辉
图片 | 广州图书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