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高管指出,锂离子电池性能提升仍有巨大空间,并非只有固态电池这一唯一方向。锂离子电池历经多年发展,在能量密度、快充等方面已取得显著进步,且技术仍在不断迭代。目前,锂离子电池的成本优势明显,在大规模应用中具有重要地位。固态电池虽被视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但其在商业化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成本高、安全性等问题。因此,不应忽视锂离子电池的持续优化和创新,多种电池技术将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发展。
近日,在特斯拉爱好者活动“X Takeover”上,特斯拉汽车工程副总裁拉斯・莫拉维表示,锂离子和磷酸铁锂电池在能量密度和性能方面已证明价值,且潜力巨大。莫拉维认为,在微观化学和电池形态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电池制造商通过调整原材料比例、电池单元设计和形状,在充电功率、能量密度、成本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例如,通用汽车和福特正在研发锂锰富集电池单元,以替代低成本磷酸铁锂电池。电动汽车制造商Lucid Motors推出的Gravity车型搭载的松下2170电池单元,仅需10.9分钟增加200英里的续航里程,创下美国新纪录。
特斯拉的产品规格也在逐年提升。2012年,特斯拉顶级Model S轿车的续航里程为265英里,而如今的版本比这多出了大约150英里,充电速度更快,成本更低。莫拉维提到,特斯拉大约每两年会将其各个电池设施更换为改进后的电芯设计。公司最近开始采用来自宁德时代和LG的新电芯,这些电芯在电解质、电极、制造工艺和包装方面都进行了诸多“渐进式改进”。特斯拉从LG、松下和宁德时代等供应商处采购电池单元,同时也生产用于Cybertruck的内部设计电池。莫拉维预计,无论是特斯拉内部生产的电池,还是供应商提供的电池,性能都将稳步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