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不太明确“广州这位仲裁员亮相国新办发布会”的具体情境和相关内容,无法准确阐述其关于“评评理”说了啥。可能需要更多的背景信息和具体发言内容才能进行详细的解读和阐述。
7月8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5位司法行政领域代表围绕“践行为民宗旨 建设法治中国”与中外记者展开了深入交流。来自广州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广仲”)仲裁员张毅作为司法行政领域代表之一出席见面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张毅是广仲2000多名仲裁员中的杰出代表,长期从事一线仲裁工作,累计参与办理各类仲裁案件4000多件,其中直接裁决案件1000多件。见面会中,他分享了自己法治为民的故事和心路历程。
“大家可能对仲裁有点陌生,通俗点讲,仲裁员就是一名中立的裁判员。”张毅介绍,仲裁就是双方有了纠纷都自愿找到这名裁判员来评评理,这名裁判员听完双方说法后给出公平公正并且双方都认可的解决方案,这样双方的纠纷就不用通过打官司也能得到迅速解决。
张毅透露,他从学校毕业以后成为一名仲裁工作者,17年来一直从事一线的仲裁业务工作。从办理经济纠纷仲裁案件的角度来看,他感受到强大的祖国是企业“走出去”最可靠的保障,也是对中华儿女切身利益最有力的保证。
张毅分享了一个案例,他曾处理过一个企业将产品出口外国的买卖纠纷,因交易地点在外国,当事人提出取证困难。广仲迅速通过与该国的协作单位某国际商事仲裁院进行讨论,最终在该国依法完成取证。审理过程中,广仲又应企业请求,通过线上调解系统,促成双方企业进行谈判,最后双方达成了继续交易的协议,真正实现案结事了。像这样扶助出海企业发展、支持实体经济的案例还有很多。广仲全力协助企业化解跨境纠纷,同时积极发挥专业优势,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作为一名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仲裁员,参与我国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国际一流仲裁机构建设的实践,也让张毅感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的跨国企业愿意选择我国作为仲裁地。“广州是一个千年商都,法治环境好是仲裁发挥作用的基础。同样,仲裁在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更好维护公平公正的良好国际经贸秩序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张毅说。
见面会上,记者还向张毅提问,如何看待AI、云计算等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仲裁工作中的应用?
张毅表示,当事人之所以愿意选择仲裁方式解决纠纷,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快”。纠纷在短时间内解决,一方面降低了当事人时间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使被占用的资金、资源得到释放,提高经济运行效益。他参与研发的广州仲裁委“云小仲”“仲小雯”等AI智能助手,实现了远程立案等场景智能化应用,实现了对仲裁全流程的有效管理,极大节约了当事人、仲裁员和仲裁秘书的时间,平均办案时长减少了30%左右。目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我国仲裁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已经改变了仲裁服务方式。
据悉,广州仲裁委员会于1995年设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颁布后全国七个试点城市中最早组建的仲裁机构之一,受理国内仲裁案件、国际仲裁案件业务量均居中国内地仲裁机构前列。近三年年度受理案件9万余宗,总标的额2168.6亿元;其中受理涉港澳台和涉外案件2000余宗,总标的额188.68亿元。
文|记者 郭思琦 通讯员 穗仲宣
图|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