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全固态电池标准,这一举措意义重大。该标准明确了全固态电池的技术界定,为全固态电池的研发、生产及应用提供了清晰的指导和规范。有助于推动全固态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提升我国在电池领域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同时,也能促进全固态电池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加速汽车行业的电动化进程,为实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对我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5月22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团体标准,首次明确全固态电池的定义,为技术升级和产业化应用提供基础。新标准规定全固态电池的离子传递必须完全通过固体电解质实现,与混合固液电解质电池形成技术分界。核心研究点是基于失重率的液态物质含量试验方法,即通过真空加热测试失重率,当样品目视无液体且失重率低于1%时,判定为全固态电池。
近年来,全固态电池因其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被视为动力电池的未来方向。然而,行业缺乏统一标准,厂商定义分歧导致市场混乱。新标准的出台为企业研发、认证和市场应用提供了统一标尺,有助于优化材料开发与工艺设计,降低推广成本,同时杜绝“伪全固态”产品的混淆,维护消费者和行业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