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炼化港口投用 5 周年,成绩斐然,突破 4000 万吨大关。湛江海事在此期间筑牢安全根基,功不可没。他们强化监管,严格执法,确保船舶航行、装卸等作业安全有序。通过提升船员素质,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同时,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同推进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形成安全合力。湛江海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精神,为中科炼化港口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助力湛江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璐瑶 通讯员 谢晓琳 张天遇
图/通讯员供图
5月9日凌晨,在湛江海事部门远程监管服务保障下,化学品船“皖江6”轮满载2416吨甲苯破浪启程驶向东莞。随着该船的启航,承载着粤港澳大湾区化工产业链原料供给的中科炼化港口迎来了投用五周年的特殊节点。据统计,五年间,中科炼化港口累计接卸船舶2000余艘次,货物吞吐量已突破4000万吨大关。
记者了解到,中科炼化项目是中国石化在新时代建设的标志性炼化工程,位于广东省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及能源化工发展的重要支点。该项目一期于2020年6月正式投产,总投资440亿元,建设规模为1000万吨/年炼油、80万吨/年乙烯及配套工程,采用国际先进生产工艺和最高安全环保标准,国产化率超过95%,是国内同类项目中技术集成度最高、资源利用效率最优的炼化一体化项目。
港口作为中科炼化项目核心物流枢纽,通过“前港后厂”模式实现了高效生产与运输协同,直接保障了原料进口与成品出口的连续性。2020年5月8日,来自中东的超大型油轮“凯名”轮安全靠泊中国石化中科炼化港口30万吨级原油码头并顺利接卸,标志着中科炼化港口正式建成投用。2020年6月,首套炼油生产装置投产,中科炼化如同被注入能量的“石化巨人”,五年间,中科炼化港口累计接卸船舶2000余艘次,货物吞吐量已突破4000万吨大关,其中装卸原油约2800万吨,装卸煤超500万吨,形成“原油-成品油-化工原料”产业链运输体系。
在中科炼化港口的发展进程中,湛江海事局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危险货物运输监管领域,海事工匠团队深入钻研,针对危货申报难题和工业用裂解碳五海运问题积极探讨解决方案,规范船舶载运危险货物进出港申报流程,为港口安全运营筑牢根基。
为保障船舶航行安全,湛江海事局创新运用“智慧海事”监管手段,借助海事监管指挥服务平台、AIS、CCTV等技术,对重点物资运输船舶进出港全过程实施监控,让每一艘船舶的航行都在安全的“视线”范围内。同时,积极推动绿色港口建设,向船岸双方宣贯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及岸电使用相关行业标准,确保靠泊中科码头的全部靠港煤船依规接用岸电。开港以来,累计用电量超8.3万度,供电时间超2000小时;推动中科炼化开展油气回收工作,累计投用油气回收船舶超230艘,累计处理废气超200万立方米,助力中科炼化港口朝着绿色可持续方向大步迈进。
如今的中科炼化港口,正向着亿吨吞吐量的目标破浪前行。
湛江海事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秉持“安全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以更加专业的监管、更加贴心的服务,为中科炼化港口的持续繁荣保驾护航,助力湛江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关税致美国西雅图港没船,遭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