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荔湾,一群党员劳动模范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他们或许是默默坚守的基层工作者,每天为居民解决琐事;或许是辛勤劳作的一线工人,用双手创造价值;或许是无私奉献的教育者,点亮学生的未来。他们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在看似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党员的担当和劳动模范的精神,为荔湾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值得我们点赞和学习。
在机器轰鸣的“战船”上,在寻常烟火的街巷里,在井然有序的实验室中……广州荔湾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汗水浇灌理想,以坚守诠释担当;他们用双脚丈量城市的角落,俯身听取群众的意见;他们是平凡的劳动者,是劳动模范,是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故事的荔湾党员。
邓洪:冲锋在前的“排头兵”
邓洪,现任广州市荔湾区水上消防救援站船长,一级消防长。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荣获“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十大杰出消防卫士”“南粤楷模”“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优秀共产党员”“广东好人”“广东百户最美家庭”称号,领衔创办的“邓洪工作室”被列入“2023年广州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他入党32年来,凭借爱岗敬业、勇于担当的精神,在平凡岗位上绽放出耀眼光芒,生动践行“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十六字训词精神。
34年前的广州水上消防,只有两艘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造的单体船,他为了熟练掌握消防船水炮操作技术,每天坚持练习,手掌被磨得血肉模糊也不肯停止,凭着坚忍不拔的意志,入伍第3年就成为队里有名的“神枪手”。
34年来,他每天最先到岗、最后离开,坚持巡视船上每个角落,检查每根缆绳,确保队伍随时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34年来,他先后参与水上灭火战斗1200余次,开展珠江水域巡航2000余次,保持了6万多海里安全航行里程,先后“手把手”培养出15名船长、20名轮机员、百余名水上救援骨干力量。他始终牢记“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是最崇高的职责”,只要警铃响起,50多岁的邓洪,仍义无反顾奔向又一个新的战场。
马顺利:扎根基层的“孺子牛”
马顺利,广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荔湾区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现任广州市公安局荔湾区分局沙面派出所教导员。
参加公安工作以来,他坚持把“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作为不懈追求的目标,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获评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羊城杰出青年卫士、广州市公安系统“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
2012年,他来到西关大屋社区,从广州公安的优秀代表、师父刘奕鹏手中接过“大喇叭小哨子”,把“用真心换民心,用真情赢民情”这一嘱托装进心里,走在西关的麻石路上,成长为街坊口中的“好民警”,被亲切地称为“小马哥”。
在社区工作期间,他每天一大早就“溜”进社区,主动和群众打招呼,把精心制作的警民联系卡递给居民;为了摸清辖区情况,他连续三个月住在社区,慢慢地,他也“住”进群众心里,成为街坊的“守护者”。
在面对西关大屋社区存在房屋老旧、居民老龄化严重等现实问题,他总结出了“五心五融洽”“七小”等工作法,结合走访情况推动完善“视频-门禁-互助-服务”社区立体化防控体系,实现了可防性案件连续八年大幅度下降,让西关大屋社区成为广州社区警务的一块闪亮招牌。
如今,他在跟进谋划荔湾区公安分局青年人才培养工作,通过盘活年轻干部资源储备,推动分局35岁及以下民警占比提高至22.6%;扎实做好年轻干部“宏观调控”,绘好青年民警成长“路线图”,推动培养43名政治素质好、业绩突出、群众认可度高的青年民警走上领导岗位。
庄冬苗:中药质检的“守门人”
庄冬苗,现任广东大翔中药制药有限公司检测技术主管,双证执业药师。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她曾参加广东省中药饮片鉴评职业技能竞赛,获“中药饮片鉴评师”荣誉称号。
她深耕中药行业12年,面对公司经营的800多个品规中药的农残检测技术挑战,她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勇于担当、敢于斗争的精神,投身研究实验之中,短短三个月时间,她便攻克核心难关,熟练掌握设备操作与全部技术要点。
她凭借这份扎实的技术功底,得以精准把控中药质量,不仅通过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为中药材种植环节提供合理建议,有效将整体不合格率从6%降至2%,更在传统中药文化与现代技术的融合之路上迈出坚实步伐,让“大翔中药”品牌享誉业界。
除此之外,她还熟练掌握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精密仪器对中药的黄曲霉毒素测定、特征图谱鉴别、重金属有害元素以及农药残留量检测等方面的检测方法,截至目前已完成170个品种的检测方法确认,在业内处于前列。
她坚持创新研究,积极参与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项目,开展多项发明专利研究,参与行业质量标准制定。她领衔团队深入研究炙甘草、燀苦杏仁等中药炮制工艺,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致力于炮制装备的现代化与信息化改造,让传统工艺在新时代的洪流中焕发生机。
吴中华:创新突破的“带头人”
吴中华,广东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广东省第十四届人大农村农业委委员,现任广州康瑞澜沧古茶有限公司研发部总监。他曾带领团队实现单品年产值突破亿元,助力新会陈皮全产业链总产值从2015年前不足10亿元跃升至2024年261亿元,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出突出贡献,曾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秉承“以茶助农、以茶富农、以茶兴农”理念,自2015年入职以来,扎根生产一线,潜心钻研茶叶加工技术,主导研发的“茶妈妈小青柑”“茶妈妈大红柑”“茶妈妈新会陈皮”系列产品,开创性地将云南普洱茶与新会柑两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结合,让澜沧古茶成为行业首家柑普茶标准化生产企业,不仅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发展,更带动原贫困地区茶叶销售,助力4000余人实现脱贫,推动9000户45000人实现增收。
作为一名省人大代表、劳动模范,他始终牢记“为民代言”的职责,坚持“品质为先”的理念,深入茶园、工厂和农户家中调研,连续在省人大会议上提交关于茶叶及新会陈皮产业发展的建议,牵头制定《陈皮普洱茶》企业标准,参与起草《航天级食品 新会小青柑皮普洱茶》等行业标准,推动茶产品标准化、品质化升级,促进两地乡村经济的发展,带动云南茶农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吴中华常说:“一片茶叶虽小,却能承载万家幸福,茶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我希望能尽自己力量。”从车间技术员到行业领军者,他始终以实干诠释担当,以科技赋能传统工艺,为打造中国茶品牌、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文|记者 马思泳 通讯员 刘晓君 林姁慧 荔宣
图|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