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 增速三年居穗首,海珠“开门红”缘由何在?
创始人
2025-05-01 15:10:39
0

海珠区 GDP 增速连续 3 年排名广州第一,底气主要源于多方面。其拥有丰富的产业资源,如金融、科技等领域集聚度高,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交通便捷,拥有多个重要交通枢纽,利于商贸物流发展。创新氛围浓厚,众多高校、科研机构及创新企业汇聚,推动产业升级。此外,政府积极作为,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投资和人才。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海珠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优异成绩,实现“开门红”。


连续十二个季度位居广州市GDP增速前列的海珠区,一季度再度交出了量质齐升的经济“成绩单”。

日前,广州市海珠区公布2025年一季报: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7.59亿元,同比(下同)增长5.0%,排名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排名全市第一;税收收入稳居全市前列……

关键指标的持续“飙速”,让这份“开门红”的含金量更足,也让“走前列、挑大梁、作贡献”的承诺更加掷地有声。今年以来,海珠区牢牢抓住拼经济这个主线,全力以赴拓增量、促发展,持续巩固经济平稳增长态势,实现良好开局。

稳中有进

一季度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来自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工业、租商业和零售业,四个行业对全区经济增长合计贡献率超七成,“高附加值”产业持续发展壮大。

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除五大“平台型”企业持续发挥稳定器作用外,腰部企业也发展迅猛、增长超24%,带动行业一季度营收增长14%、连续10个季度增速达双位数。

在工业回城和工业总部招引带动下,新落地5个“智造”项目,苇渡微电子等15家新增企业增长64.2%,带动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6.5%。

持续擦亮“广交会”金字招牌,琶洲地区展会、展览面积量质齐升,支持省广产业基地纳入国家广告产业园区,带动租商业增长11.0%、外贸出口总值增长48.3%。

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海珠之约”、汽车加力购等促消费活动顺利开展,家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销售额均实现20%以上高速增长;商圈地标消费火热,广州塔广场日均游客超4万人次、京东MALL增长4倍,一季度社零总额增长8.5%。

此外,商品房在“海珠好房节”“海珠焕新”等系列活动带动下销售面积实现增速回升,有力巩固了海珠经济的基本盘。

一季度海珠经济的“开门红”来之不易,折射出海珠多年蓄力,立足实际情况、把握自身定位,积极谋划构筑多元产业体系,为经济发展增底气,让经济发展稳得住、稳得好。

项目拉动

3月,抖音集团顺利在琶洲拍地建设“一总部三中心”,进一步“加仓”海珠,也充分展现了近年来海珠聚焦增量引育,全力打好投资、招商系列“组合拳”,以高质量招引助力高质量发展。

海珠实施“空间+产业”协同战略,进一步推动空间载体扩容提质。一季度,全区56个市、区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35.3%,高于时序进度10.3个百分点,7个项目实现开工、3个项目实现。

海珠推行“拿地即开工”“交地即交证”模式,社会投资类审批压缩至4个工作日,确保项目早落地、早见效。一季度,23个新增投资项目拉动行业增长23.4个百分点,为实现全年固投两位数增长积能蓄势。

在政策支持方面,海珠积极利用多渠道资金,一季度获批超长期特别国债1个、专项债项目12个,获批金额近17亿元。海珠将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更好地引导、撬动、吸引民间资本。

“蚂蚁与海珠双向奔赴,新公司从动念到落子,仅用了短短3个月的时间,这充分展现了海珠区只争朝夕的效率。”蚂蚁集团战略发展部广东总经理吴颖曾这样评价海珠招商引资的效率之高。

这个月,随着蚂蚁集团“双中心”的落户,填补了海珠在数字金融、外贸金融等方面空白,侧面衬托出海珠与众不同的“价值招商”。

近年来,海珠围绕优结构、补短板深化项目招引,在补齐产业链条、提升存量规模、培育“根”总部上发力,除了抖音、腾讯等平台经济生态不断完善外,数字营销、数字美妆、数字文娱等赛道也在持续拓展,猿辅导等一批明星企业扎根海珠,逐步形成“全员招商+专业招商”的大招商格局。

在全方位靠前服务、充分调动资源招商引资带动下,海珠一季度新落地项目达53个,新增企业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0%,预计全年将落地项目超200个,不断厚植发展后劲。

向“新”而行

2023年以来,海珠深刻洞察到人工智能大模型已成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在全国多数城市还在观望踌躇之际,主动竞逐大模型赛道,在广州市的支持下建设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率先出台首个大模型应用示范区政策。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海珠在大模型产业发展上已跻身全国前列:大模型备案项目数2025年新增7个、累计达13个,占全市比重高达50%,算法备案114个,在全市占比近四成,数量均位列全市第一。

联合清华大学打造“琶洲模方”孵化平台,目标三年孵化企业50家。示范区已落地大模型项目120个、集聚泛人工智能企业超7000家,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出广州声音。

海珠不仅要发展大模型,还要叩响大模型“可盈利之门”。目前,全区已有超50家大模型企业实现盈利、产业规模破30亿元。去年,夸克的运营主体动悦信息营收实现6倍增长,预计今年将保持50%以上增长。

为充分发挥本地丰富应用场景资源及技术优势,海珠选准AI+新型工业化、数字营销等11个方向重点发力。今年注重“公共事业中挖掘产业”,比如在AI+医疗健康,聚焦知识端、ToC端、ToB端等细分赛道,推动近20家医疗大模型企业落地。在AI+安全应急,慧安大模型成为国内首个获国家级认证的企业级主动安全管理大模型。

此外,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海珠还未雨绸缪,抢先布局未来产业。

在低空经济领域,落地低空+探测、物流等13个应用场景,成立全省首个区级低空综合服务中心,谋划琶洲港澳码头枢纽型垂直起降场项目,海珠区中医医院医疗物资运输项目实现常态化运行。

在泛半导体领域,环湿地价值圈落地14家集成电路企业,新引进的辰至半导体在全市首次实现车规级中央域控制芯片流片并成功点亮,预计下半年实现量产。

在脑机接口领域,打造技术创新、产业服务平台——琶洲实验室,推动云脑智能落地琶洲,宁脑科技脑机接口冥想产品在海珠湿地面向公众开放。

产城融合

融合,是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

在中部,海珠正加力提速新中轴片区建设,贯通6公里绿轴。未来,这里将汇聚一批科技、商业、文化的重大项目,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创新引领力、文化感染力的世界级城市客厅。

在东部,琶洲的道路设施、交通路网不断完善。琶洲西区核心路网加速成型,启动新建11条道路,18号线、11号线相继开通,开启区域交通升级新篇章。

在西部,从文物古桥的霓虹灯火到瑶溪河畔的3D光影,从市井烟火的江南西到潮流脉动的商业综合体,江南文商旅融合圈正以“绣花”功夫书写老城复兴的时代答卷。

融合,还是城市与人才的双向奔赴。

从2022年起,海珠开始打造琶洲算法大赛这一聚才平台,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从强到优”的跨越式发展,吸引全球约40个国家的上万支队伍参赛,成功引入170个人才团队,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广交会”。

4月28日,第四届琶洲算法大赛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正式拉开帷幕,上演全球首个“空地”一体化协同AI竞技赛决赛,吸引全球顶尖团队在此展开角逐。

海珠还向全球青年抛出“绣球”,4月在清华大学举办“百万英才汇南粤”专场招聘会,携110家企业带来2240个岗位虚位以待,现场有年薪超百万的岗位21个。

近年来,海珠打造人才价值转化中枢,将人力资本势能转化为产业升级动能。

融合,更是企业与政府“合伙人”的深度交融。

自2023年首创“海珠合伙人”机制以来,海珠进一步将营商环境优化作为“软基建”,推动海珠经济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以前在别的地方约大厂,约了半年都约不到。自从来了海珠以后,十分钟就可以约到大厂的负责人,可以穿着拖鞋一起喝茶。”天玑智投的负责人这样点赞海珠的企业氛围。

通过“海珠合伙人”服务模式,促进企业间订单资源对接,去年以来,企业对接会举行了超100场,推动企业双向奔赴、合作共赢。此外,海珠还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政务服务“效能指数”和“满意指数”连续两年在广州排名第一。

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市场主体投资海珠、聚集海珠、扎根海珠的信心动力不断提升,一季度新登记企业数增长14%,企业迁移数、注册资本连续两年保持“双顺差”。月度新增“四上”企业185家,主要经济指标实现3.2倍增长,展现出潜力大、活力足的良好势头。

从数字经济高地到AI产业策源地,从产业转型升级到产城融合构建,海珠区以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的双重突破,为广州经济转型提供了“海珠样本”。随着“数智海珠”蓝图逐步落地,这颗“海上明珠”正以更耀眼的光芒,照亮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未来。

文|记者 马思泳 通讯员 海宣

图|广州海珠发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福特弃下一代电气架构转“油电同... 福特曾计划开发下一代电气架构,但如今却转向“油电同智”战略。这一转变主要源于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综合...
比亚迪 4 月销量创新高,同比... 比亚迪 4 月销量创新高,同比增长 19.4%。这一成绩彰显了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强劲竞争力。比亚迪...
你所提供的内容包含错误信息,西... 西藏昌都,这里的劳动技艺绽放着多彩魅力。在这片土地上,传统的唐卡绘画技艺传承千年,画师们凭借着精湛的...
自贸协定助推中厄经贸合作加速起... 自贸协定为中厄经贸合作带来巨大推动。它降低贸易壁垒,使双方商品和服务更自由地流通,拓展市场空间。协定...
媒体助农网络强村,五一“百千万... 媒体助农,网络强村!深网五一助销“百千万”直播带货专场上午举行。此次活动汇聚众多优质农产品,通过网络...
以下是一些改写“回应民生关切”... 回应民生关切是政府工作的重要使命。通过加强政策调研,精准把握民众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举措。在教育方面...
王小鲁:部分专业影评不如 AI... 王小鲁指出,当下部分专业影评存在质量不高的问题,甚至不如 AI 撰写。一些影评人缺乏深入的观影思考和...
“市”不可挡新赛道:山城街市从... 在消费领域,“市”正展现出不可阻挡的态势,开辟出全新赛道。从传统的“交易”模式逐渐向“共生”转变,山...
以下是一些改写“回应民生关切”... 回应民生关切是政府工作的重要使命。通过加强政策调研,精准把握民众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举措。在教育方面...
法工委答记者问促民营经济法治保...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指出,民营经济促进法为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