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 200 字左右的阐述:
十五运倒计时之际,广东奥体中心成为“双碳”目标生动实践的典范。该中心采用了众多绿色节能技术,如高效的太阳能系统,能充分利用阳光转化为电能,为场馆运营提供部分能源支持。同时,其建筑设计注重自然通风和采光,减少了对人工空调和照明的依赖,降低了能源消耗。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实现了雨水收集与回用,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广东奥体中心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双碳”理念,为体育赛事场馆的绿色发展树立了榜样,也为推动我国体育事业与绿色环保的融合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十五运会即将于4月23日迎来倒计时200天的重要节点,目前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竞赛场馆的改造已进入最后的收尾阶段,绿色建造、低碳示范、科技赋能、智慧管理、赛后功能利用……华丽“变身”的老场馆正焕发着新活力,这些广州传统的体育文化城市地标在升级后熠熠生辉,静待十五运会的大幕开启。伴随着场馆改造的陆续完工,以及十五运会广州赛区首场测试赛将于4月22日在越秀山体育场、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拉开帷幕,十五运会的筹备工作正式从基础设施阶段转向围绕竞赛为主体的冲刺阶段。
4月21日,羊城晚报记者探访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体育场和广州体育馆,近距离感受十五运会场馆的岭南魅力,揭秘十五运会场馆的改造亮点,解密“碳中和”全运会多维度创新打造之道。
广东奥体中心体育场曾举办九运会、亚运会等大型赛事开幕式及比赛项目,是广州的体育城市地标。目前该体育场改造已进入尾声,各色座椅正在加装中,具有典型粤港澳特色的“湾区蓝”座椅和两条飘逸的银色“飘带”最为醒目。
据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升级改造项目设计总负责人罗建河介绍,奥体中心改造内容有体育场、副场及新建赛事指挥中心、游泳跳水馆、室外工程、智慧场馆、无障碍工程、夜景照明、附属场馆立面工程。场馆利用屋面和外挑走道等设置,通过太阳能光伏系统,为项目提供可再生能源,每年可以减少191吨碳排放,低碳建材的使用可使本项目降低30%以上的建材碳排放,实现“双碳”目标。
在本次升级改造中,奥体中心保留了飘带罩棚屋面形成“飘带飞扬”、花瓣状看台形成“木棉盛放”、水平挑檐形成“湾区浪涌”,广场景观形成“珠水婉转”,同时内场座椅通过特殊配色体现大湾区的气韵。罗建河表示,奥体中心的两条“飘带”,在底部采用PTFE张拉膜,将裸露的钢结构进行遮蔽;同时通过现代泛光投影技术,使飘带屋盖呈现多样化动态光影,令原有场馆树立起“新飘带”,展现新时代大湾区奔腾奔放、活力缤纷的崭新形象。
在场馆可持续利用方面,奥体未来将打造成为全民健身的体育公园。体育场二层将完全开放,将原二层功能单一的大型室内空间改造成为“赛时为观众立体疏散平台、赛后为全天候使用” 的开放式全民健身活动空间。在奥体中心室外广场,辅以大量的林荫及户外设施,广场绿地面积将达到4万平方米,这也是“双碳”目标推动的生动实践。
奥体中心游泳馆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游泳跳水等项目的主场馆,十五运会将承担水球和跳水赛事,届时全红婵将与陈芋汐在10米高台上演“神仙打架”,记者也登上10米跳台,感受“水花消失术”起跳点带来的震撼“高度”。据场馆负责人介绍,本次改造通过拓宽跳台、更换2025年最新跳板、增设陆上训练器材,满足十五运会高标准体育建设需求,延长场馆使用周期及助力场馆未来运营发展。
文|记者 柴智
图|记者 曾育文 梁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