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商户牌匾的规范管理通常是基于城市规划、公共安全、市容市貌等多方面的考虑,并非所谓的“任性官威”。
合理的规定有助于维护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秩序,比如避免过于花哨或刺眼的颜色可能影响交通标识的辨识度等。这些规定是为了保障公众利益和城市的和谐发展,是经过科学论证和合理决策的。
当然,在执行过程中如果存在沟通不畅或方式不当等问题,可能会给商户带来一些不便,但不能将其片面地归结为“官威”,而应该以理解和建设性的态度去看待和解决。
近日,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城管部门规定,商户门头牌匾底色禁用红色、蓝色、黑色。据城管局的工作人员说,上述规定是应政府部门的要求做出的,目前文件虽未出,但已先行一步按城市规划改造。该地商户不得不自行改换门头牌匾底色,给经营带来不少困窘,引发商户与网民吐槽。
黑灰色底的蜜雪冰城门头牌匾。图源网络
红、黑、蓝三色究竟触犯了哪条法规?为什么商户的门匾不能使用?恐怕该地政府机关也找不出合理的依据。尽管官方称此举是“城市规划要求”,但政策要求的随意性、文件的缺失以及对商户权益的漠视,折射出城市治理中权力的任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依据法律法规,且涉及公民权益的规定必须公开。三河市的“三色禁令”既无文件支撑,又以口头通知代替法定程序,这样的做法无异于将公权力凌驾于法律法规之上,有损政府公信力。
城市规划的核心应是服务民生与经济,而非制造对立。若三河市确有色彩规划需求,理应在政策制定前开展专业调研,例如参考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模式,或通过色彩心理学分析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然而,目前来看该政策既无科学依据,也未公开规划目标,难免被质疑为“形式主义”的懒政。
红、黑、蓝三色是商业标识中最为常见的基础色系。以蜜雪冰城为例,其标志性的红色招牌具有强烈的品牌辨识度,强制改为灰黑色后,等同于削弱其品牌效应,无异于破坏企业的无形资产。此外,许多老店依靠固有招牌维系客群认同,统一改色一定程度上相当于抹杀其经营特色,可能影响客流量。这种简单粗暴的“一刀切”管理,只追求了表面上的城市风貌统一,却忽视了商业生态的多样性与文化活力。
在当前提振内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振兴经济的背景下,政府部门有太多的服务工作要做。把越界的“官威”降下来,把商户合法的经营权还回去,多开些搞活经济的渠道,少做些无厘头的限制。城市的色彩,本应是市井烟火与人文底蕴的交织。政府部门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应当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和执行,既要注重美学协调,也要尊重市场规律;既要有顶层设计,也要有基层沟通。当行政之手试图用单一色调涂抹商业百态时,失去的不仅是招牌的个性,更是城市治理的温度与智慧。唯有在法治框架下科学规划、尊重多元、共治共享,才能塑造出真正宜居宜业的城市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