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6日,记者随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片会调研组赴广州南沙实地走访,见证了广东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在立法意见征集机制上的创新实践。此次调研聚焦基层立法联系点如何拓展民意征询网络、深化校地合作等议题,展现了大湾区在立法协同方面的积极探索。

立足湾区优势,构建大湾区意见征集网络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广东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自运行以来,依托毗邻港澳的区位特点,逐步建立起覆盖粤港澳大湾区的民意征集体系。
该联系点负责人向调研组介绍,目前已在珠海香洲、中山火炬设立办公室,并聘请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广州南沙粤澳发展促进会等21家港澳机构及个人担任立法联系单位和联络员,形成常态化区域协同机制。
在《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等19部法律草案意见征询中,共征集到意见建议2504条,其中来自珠海、中山等6个城市的建议498条,来自港澳地区的建议425条,有效推动了大湾区民众的法治诉求进入国家立法层面。

深化校地合作,联系点建设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
作为《南沙方案》实施后的首个重大项目,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与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合作引人关注。
记者获悉,南沙区人大常委会近期与该校签署协议,共同设立“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系点”和“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联系点”,旨在围绕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制度性障碍开展专题调研,梳理具体需求,打通从科研到产业再到立法履职的衔接渠道。这一合作模式促进了人大代表、高校与产业界的直接对接,为基层立法联系点服务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拓宽民意渠道,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
在拓宽民意征集渠道方面,记者观察到该联系点采取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做法。
线上推出“一法一码”平台,方便公众一键提交意见建议;线下组织信息采集员深入社区、乡村,在榕树下、凉亭中等群众常聚场所开展面对面交流,增强了立法意见征集的广泛性和深入度。
据统计,该联系点已完成71部法律法规的意见征询工作,参与单位和个人超过1800个,累计提出意见建议2900余条,其中已有100余条高质量建议被正式颁布的法律法规所采纳,展现了基层民主立法实践的成效。

调研组在结束考察时对南沙联系点的工作成果给予肯定,并希望其继续发挥“一国两制三法域”的区位特点,深化与港澳及高校的合作,重点关注科技创新、海洋经济等领域,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支撑。
下一步,广东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表示将按照调研组建议,进一步加强区域协作,拓展意见征询渠道,完善社情民意传导机制,推动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实现新的提升。
文、图|记者 江皓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