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和美禺乡 富美禺城”——番禺区“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项目成果汇报暨“百千万工程”产业赋能大会在番禺区沙湾街紫坭岛隆重举行。大会全面总结和展示了番禺区“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建设的实践成果,现场签约了一批重点产业项目,系统呈现了番禺区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从局部亮点示范到全域整体提升的显著成效与美丽蜕变。
会上,“和美乡村共创人”和第二批“名工名匠传承创新工作室”正式授牌,发布了以省级非遗“鳌鱼舞”为核心的“禺见鳌游”主题旅游线路,并见证了包括番禺国家级渔港经济区整体租赁在内的一批重点项目签约。同时,“湾区声光产业联盟”正式宣布成立,旨在汇聚各方资源,共同为城乡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示范引领:交出“五好两宜”实践答卷
走在沙湾街紫坭岛,一条新贯通的环岛路蜿蜒向前。这条曾经困扰居民的“断头路”焕然一新,如今已成为周边市民清晨漫步、傍晚跑步或悠闲骑行的好去处,切实提升了当地的生活便利性与人居环境品质。

这条道路的顺利贯通,其契机源于一年前。2024年,在省、市的大力支持下,番禺区成功入选国家级“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项目,石楼镇海鸥岛、沙湾街紫坭岛所辖的6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由此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
一年来,番禺区将此项试点工作作为落实“百千万工程”的标志性战役,集全区之力,倾力推动两个片区实现环境、产业、治理等方面的综合提升与美丽蝶变。这一国家级试点的落地,无疑为番禺区的乡村全面振兴按下了“加速键”。本次大会,正是对过去一年试点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与展示。
为表彰在番禺乡村振兴进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各方力量,大会举行了隆重的授牌仪式。首批获授牌的“和美乡村共创人”共七位,他们分别是来自产业投资、文化传承、社区营造等不同领域的杰出代表,作为先行者、守护者和实干家,他们的获选体现了番禺区创新社会力量参与机制、积极构建城乡融合共同体的坚定决心。
同时,大会也为第二批“名工名匠传承创新工作室”进行了授牌。这批工作室的领衔人涵盖砖雕、木雕、广式家具制作、民俗活动等多个领域,其中包括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何世良等杰出匠人。他们不仅是传统精湛技艺的“守护者”与“传承人”,更是以匠心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作为首批获得授牌的“名工名匠”之一,何世良大师对新一批工作室的设立感到欣喜。他表示:“番禺区对传统艺术和手工艺历来非常重视,尤其是近两年,持续推进名工名匠工作室的建设,为传统手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宝贵平台。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年轻人加入传承行列,也期待更多手艺人拥有展示与传播技艺的空间。”
在会场旁的“匠源坊”展示区内,陈列了何世良的多件砖雕精品,同时展出的还有“岭南青铜器铸造技艺”传承人梁汝南、广州灰塑传承人梁棉等工匠大师捐赠的匠心之作,使得紫坭岛深厚的工匠文化得以更广泛地传播与传承。
这些工作室将不仅作为技艺传授的“课堂”,更将成为创新发展的“孵化器”,让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番禺乡村扎根生长、结出硕果,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的文化活力与专业支撑。
文旅融合:激活乡村消费新场景,延伸产业价值链
大会现场,伴随着激昂有力的鼓点,色彩绚丽、造型威猛的鳌鱼在非遗传承人的娴熟舞动下焕发出勃勃生机。它们或摇头摆尾,或腾空翻滚,或相互嬉戏,灵动诙谐的表演赢得了现场嘉宾的阵阵掌声。
舞者们通过矫健的步伐与默契的配合,将传说中的“鳌鱼出游”等神态演绎得栩栩如生,使传承六百余年的民俗魅力在舞台上璀璨绽放,让与会者不仅直观“看到”了非遗,更深刻“感受到”了岭南文化鲜活的生命力。
以此深厚文化底蕴为基础,大会正式发布了“禺见鳌游”鳌鱼主题旅游线路。该线路深度挖掘本土资源,将沙涌村的鳌鱼舞文化、沙湾古镇的岭南古韵,以及各类传统技艺体验点串珠成链,旨在为游客打造一条沉浸式的岭南文化体验之旅。
为推动文化、商业、旅游、体育的深度融合,番禺区创新性地提出了“票根经济”发展模式。大会上,相关合作方成功签署了“票根经济”价值伙伴战略合作协议。该模式以文艺演出、体育赛事等的票根作为纽带,联动区内餐饮、酒店、景区、商圈等多种消费场景,通过提供专属优惠等方式,有效延长消费链条,提升消费体验,实现“既聚人气更旺财气”,为乡村产业振兴开辟了新的路径。
例如,番禺区与珠江实业集团合作,以亚运城综合体育馆为核心载体,推出消费联动计划——观众可凭演出票根,在沙湾古镇、星河湾酒店乃至长隆万博商圈享受相应优惠,成功地将文体活动、旅游观光与商业消费有机串联。

一张小小的“演出票根”,正扮演起串联全域消费的“金纽带”角色。这一创新实践标志着番禺区的产业赋能已从生产制造领域,成功拓展至消费促进领域,形成了从顶层“万亩千亿”的宏大产业布局,到基层“聚势”全域消费细流的良性发展循环。
“我们从票根经济的视角出发,将文化作为核心载体,引入米谷书店等品牌业态,通过文化内容吸引游客,进而培育具有岭南特色的市集文化。”九方印集团董事长崔亚伟分享了参与“票根经济”的体会。
据悉,今年9月,沙湾街通过公开招募,确定九方印集团作为紫坭岛“匠源坊”的综合运营合伙人。入驻以来,该集团已投入数百万元用于设施提升,其自营的米谷书店已作为核心业态落地,并与番禺区图书馆合作创新打造了“番图·米谷智慧米粒公益阅读角”,旨在为市民提供一处静谧的“文化充电站”。
产业赋能:构建从“万亩千亿”宏图到“聚势兴业”实践的新格局
建设“和美乡村、富美禺城”,离不开坚实兴旺的产业支撑。近年来,番禺区以“百千万工程”为总牵引,通过夯实现代农业基础、做强先进制造支柱、激活全域消费潜力,正逐步构建起一个层次分明、相互促进的产业赋能新体系。
本次大会重点促成了番禺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与乡伴集团战略框架合作,双方将围绕推动农文旅融合项目进行深度合作, 不仅让乡村通过导入产业运营,实现文旅和农田“一地两收”,更联动周边村庄实现“以点带面”的乡村连片振兴,为番禺乡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作为番禺的传统优势产业,声光产业在人工智能技术浪潮与文旅融合发展的双重驱动下,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不久前落幕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上,番禺本土的声光电企业如锐丰音响、浩洋电子、保伦电子、河东科技等,以其过硬的产品与技术实力,为这一全国瞩目的盛会提供了重要保障,展现了“番禺制造”的硬核水平。
基于深厚的产业积淀,“湾区声光产业联盟”在大会上宣告成立。该联盟以提供“全周期服务、全要素保障、全链条赋能”为核心宗旨,致力于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打破企业间壁垒,合力攻克关键技术难题,既是企业抱团发展的“利益共同体”,也是推动产业迈向高端的“核心加速器”,将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贡献番禺力量。
目前,番禺区已形成覆盖创意设计、技术研发、高端制造、工程服务等环节的完整灯光音响产业集群。该集群不仅是区域千亿级时尚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柱,更凭借其完整的产业链条、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显著的市场影响力,先后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3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2025年度全国百城质量提升活动名单。番禺声光电企业的发展模式,正从过去的“单打独斗”向“集群冲锋”的战略性转变升级。
不仅是声光产业,近年来,番禺区坚定“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区”方向,全力实施“万亩千亿”级产业空间攻坚行动,系统推进5个典型镇、105个典型村的培育建设,推动城乡面貌发生系统性、整体性蝶变,并已实现“十四五”规划中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的目标。
展望未来,番禺区将继续以“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推动发展成果从“点上精彩”向“面上绚烂”持续拓展。一方面,持续锻造“产业链”、激活“创新链”、织密“人才链”,将“万亩千亿”的产业宏图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优势;另一方面,更将依托“名工名匠传承创新工作室”等新阵地,深入实施工匠培育计划,促进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让千年古邑的文化底蕴在与时代潮流的碰撞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文|记者 徐振天
图|记者 曾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