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璐瑶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瑞柠
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瑞柠 麦宇恒
“十五运会,舍不得说再见,干杯!”11月21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赛程的最后一天,午餐时间,一场暖心的活动在十五运会主新闻中心媒体饭堂举行。组委会工作人员、“小海豚”志愿者们、媒体记者等在这里暖心话别。

备受欢迎的全运会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也来到活动现场,和志愿者团队一起带来庆祝蛋糕。掌声响起,全场合唱经典粤语老歌《讲不出再见》,一场盛会在席间悄然落幕。
回忆:以笔、镜头定格拼搏瞬间
十五运会期间,青春洋溢的“小海豚”志愿者们默默在幕后为赛事提供各类志愿服务。现场,他们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难忘瞬间和感受。
来自中国香港的志愿者李语涵主要负责MPC(主新闻中心)的非遗潮玩活动。她从小生活在香港,这次赛事服务对她来说是一次全新的体验。“全运会的圆满落幕,离不开每一位记者、媒体的坚守。”她说,“你们以笔为剑、以镜头为眼,定格赛场的拼搏瞬间,传递全运会的精神与广东魅力。愿大湾区的未来更加融合,愿全运精神永远闪耀。”

对志愿者陈立沛来说,“苏神”的退役之战让他尤为难忘。最让他不舍的,还是在一起奋战的志愿者们。
志愿者卢子晔主要负责媒体工作区的饮食保障,他告诉记者,每一天有媒体记者生日的时候,他们都会为当天的“寿星”精心准备一个小蛋糕。“每次送小蛋糕的时候,看见他们很开心的样子,我们都会替他们感到开心。”
来自山东《济南时报》的摄影记者王锋与广州颇有渊源。他告诉记者,2010年,他曾来广州报道亚运会。没想到,时隔15年后,他又来广州,报道十五运会,在广州工作了近一个月。“我上次拍全运会是在2009年,在山东济南,时隔16年再拍这样大型的赛事,对我来说,机会非常难得,每个赛事、每个运动员我都非常关注。”
赞叹:食在广东,所言非虚
“食在广东,所言非虚!”现场,有记者这样感叹。

走进主新闻中心媒体饭堂,一场场颇具特色的岭南美食盛宴轮番上演。

“我们准备了168道菜,在这里,就能吃遍广东。”十五运会岭南美食展演项目负责人陈伟斌告诉记者,在这里,每天的美食是按地域特色来准备,每个地市筛选出八道特色菜品和小吃,并制作成“美食护照”供大家打卡留念。
11月21日是江门美食日,当天饭堂里就出现了有以江门为代表的五邑地区特色的陈皮水鸭汤、开平马冈鹅、荷塘鱼饼、鹤山鱼皮角、司前温蛋等菜品。
此外,珠海美食日当天,大厨们则精心选用了狗爪螺、海胆、将军帽这三种有当地特色的小海鲜制作成的“伶仃三宝”;汕尾美食日则选用了具有汕尾海鲜特色的海鲡鱼制作菜品。广州的老娘叉烧,汕头的粿条汤、卤水鹅,东莞糖不甩、豆沙饼等也都非常受欢迎。

“我们想让全国的记者来到广东,能吃得不一样,吃得很特别。”陈伟斌说。
临别之时,谈起这段赛事记忆,许多志愿者和媒体记者对广东的美食念念不忘。
志愿者卢子晔告诉记者,很多媒体老师特别点赞广东的白切鸡。“我是肇庆人,我还想跟大家推荐肇庆的裹蒸粽。我个人也比较喜欢广式茶点,无论早上吃、中午吃还是晚上吃,都很适合。大家可以聚在一起聊聊天,吃吃饭。”

《济南时报》记者王锋对广东美食印象深刻。“媒体餐厅饭菜非常全,味道也很正宗。”他笑道,“我本来不是个吃货,但是来广东之后,我发现自己就是个吃货,嘴巴就停不下来。吃了中午饭就挂念着晚上还能不能吃到白斩鸡、煲仔饭、烤肠……”
“我期待下一次再来广州。”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