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广州海珠区举办民营经济服务周活动。该活动由海珠区委统战部、区科工商信局及区工商联共同组织,得到广州市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促进会与广州农商银行海珠支行的支持。现场约有120名来自政府、企业、商会和媒体的代表参与。

核心成效亮眼:
专精特新与产业集群双突破
据悉,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海珠区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数量已达20.49万户,占全区市场主体总量的94.24%。根据区科工商信局发布的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报告,区内民营“四上”企业达4385家,占比87.5%,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8%。
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方面,海珠区实现显著进展。三年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从零增至19家,2025年新增8家,同比增长60%,其中民营企业占63%。新增企业营收中位数为1.59亿元,近两年平均营收增长率为29%,平均研发投入占比提升至11.9%,平均专利数量达22.91项。
海珠区在产业集群建设上也取得突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服务产业集群”入选2025年度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为广州市本年度唯一获批的集群。
该集群2024年总产值超过174亿元,聚集98家中小企业,包括6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和8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近三年参与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20项,拥有有效发明专利488项。
重磅举措落地:
多维赋能构建发展新生态
海珠区推出八大举措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内容覆盖政务服务、人才支持、金融支持、产业创新、数字化转型、跨境发展、法治保障及政企沟通。具体措施包括设立不动产登记企业服务专窗、组建劳动关系综合服务中心、设立“出海金融服务站”、建立共享法务机制,并开展“走千企、送服务”活动。

在金融服务方面,广州农商银行推出面向“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集群贷”产品,提供100亿元专项融资额度。该产品信用额度最高5000万元,利率最低2.8%,贷款期限最长5年,审批流程压缩至“3天审结、5天放款”。
活动现场,海珠区科工商信局与广州农商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银行与博兴新材料、百景信息、营客信息等企业达成首批意向授信。

广州市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促进会发布了2026年海珠区专精特新培育方案,计划组建由工信部门、专业机构和智库专家构成的服务团队,通过分层培育和精准赋能模式,为企业提供一对一辅导、产学研对接和知识产权运营等服务。
企业反响热烈:
政企协同共话发展新机遇
新晋国家级“小巨人”民营企业苇渡微电子代表李琦表示:“海珠区的培育政策与金融支持来得太及时,为企业技术攻关和市场拓展注入了关键动能。”作为新型显示驱动芯片领域的领军者,公司产品在关键性能、能效表现及可靠性上均达国际一流水准,成功填补我国高端AMOLED显示驱动芯片领域多项技术空白。“近三年营收年增长率近80%,2024年营收超亿元、出货量突破500万颗,这样的逆势增长,离不开海珠区持续优化的创新生态与精准高效的资源对接赋能。”
同为“小巨人”的民营企业博兴新材料,依托区政府支持建成高标准研发中心,其自主研发的超支化生物基UV低聚物等核心技术成功打破国际垄断,产品应用于芯片制程等重要场景,企业代表王洋表示,对海珠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工作举措中的产业创新支持与出海服务充满期待。

作为新晋“小巨人”的广州中海电信,是国内行业领先的海洋船舶通信、导航、信息服务提供商,不仅实现国内自主运营的豪华邮轮卫星通信本土服务“零”突破、市场占比100%,更凭借卫星视频传输压缩、船岸协同智能监控等核心技术斩获多项行业大奖。
企业代表李迪表示,“海珠区优质的营商环境和精准的政策赋能,让我们得以心无旁骛搞研发,成功打破国外技术钳制。”
海珠区科工商信局副局长沈宇峰表示,接下来将以“政策赋能+金融助力+精准服务”为核心抓手,扎实推进海珠民营经济八项举措,靶向破解民营企业发展痛点堵点,持续完善“政策精准直达、要素高效配置、服务系统集成”的民营经济发展生态,为海珠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奏响更为强劲的奋进乐章。
文、图 | 记者 江皓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