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聪 通讯员 曹福勇
图/通讯员提供
11月14日下午,广州市“百千万工程”乡村CEO学堂(第六期)结业仪式顺利举行。该系列培训聚焦“农文旅融合”,以“品牌塑造”为主线,着力破解产品销量增长瓶颈,围绕品牌优化与建设,引入跨界创新思维,助力乡村产品由“流量爆款”向“可持续品牌”转型升级,系统化培养懂政策、精运营、具备创新能力的乡村品牌运营人才,切实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推动乡村产品从“品质优良”向“文化IP”升级
培训以“生万物•创一方”为主题,引导学员将《悯农》等传统文化元素转化为现代品牌语言,推动乡村产品从“品质优良”向“故事动人”升级,增强品牌文化感染力与传播力。
在培养模式上,构建“讲授夯实基础—实战强化应用—共创促进优化—路演检验成效”全链条机制,系统提升学员在品牌认知构建、形象塑造与传播落地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确保知识不仅“入心入脑”,更能“落地生根”。
课程体系突破传统框架,围绕“政策筑基—创意赋能—品牌跨界—资源闭环”展开,既注重政策理论教学,又组织学员赴标杆企业交流学习,并深入项目现场开展“品牌问诊”,实施精准指导。
在资源对接与结业路演中,多个村庄与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一批乡村品牌IP方案获专业评委与企业代表高度认可,切实体现“学得会、带得走、用得上”的实战成效。
构建乡村CEO培育“广州模式”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充分发挥技能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依托市“百千万工程”技能学院,今年以来已成功举办3期乡村CEO专题培训,累计培养乡村运营管理人才145人次,逐步构建起“具有广州特色、接地气、可复制”的乡村CEO培养体系。
“乡村CEO学堂”培育模式呈现出三大突出亮点:课程体系持续升级,紧扣乡村发展前沿;教学模式突破创新,构建完整培育闭环;形成“课程实战化、路演核心化、培育闭环化”的特色教学模式。
通过创新设置“资源集市”与签约环节,为学员搭建与企业直接对接的平台。三期培训累计推动15个乡村与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合作领域涵盖品牌营销、电商销售、项目规划等多个方面,真正实现“培训即对接、结业即落地”的实效目标。
此外,作为乡村CEO培育生态的重要组成,“乡村CEO驿站”已构建起跨区域、可持续的交流合作机制,成为凝聚人才、激发创新的平台载体,助力学员实现资源互配、经验共享与发展共进,有效增强乡村人才的协作合力和发展韧性。
在培训实践中,一批优秀学员脱颖而出,成为乡村运营的示范标杆:学员郑纪武以整村运营思维破解村域发展瓶颈,系统规划并打造上九陂村“一线九景”乡村旅游廊道,践行“以景带村,景村融合”的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学员高宝仪在村集体决策助力下创新推动马克村桥下空间活化改造,将闲置空间转化为村民休憩、文化展示的复合型公共空间;学员邱婉婷成功助力所在生态园获得2025年“大湾区菜篮子”认证,显著提升万顷沙镇番石榴、冰淇淋果等农产品品牌公信力与市场竞争力;学员樊伟勤为莲溪村量身打造的特色研学路线,成为农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
这些学员立足本土资源,勇于创新突破,有效带动村集体增收与农民致富,充分展现“培育一个、带动一批、影响一片”的辐射效能,“头雁”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头雁初成强本领,学堂蓄力再扬帆。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百千万工程”技能学院建设,精心打造“乡村CEO学堂”品牌,使其成为乡村运营人才的孵化基地。通过构建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加快完善人才赋能机制,培育多梯队的乡村人才队伍,推动更多“懂乡村、善运营、爱农民”的领头雁和“懂技术、爱乡村、能创新”的技能人才在广州乡村扎根成长,为广州城乡融合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