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五运会期间,在赛场内外跃动的志愿者们成了行走的风景线和“气氛组”。11月12日晚,十五运会排球项目(男子20岁以下组)在华南农业大学体育馆落下帷幕。长达12天的赛程期间,每天的观众们在赛事结束离场时几乎都能看见充满活力的景象:被称为“小海豚”的志愿者列队与观众们活力满满地说再见。有的“小海豚”在赛事期间拍摄并剪辑发布了与观众们击掌、比心的视频,引起网友关注。记者采访到在赛事现场拍摄并发布视频的“小海豚”们,听这群“显眼包”们讲述这份赛场外的热情。
“这个赛程比较长,大家每天晚上还是挺疲惫的。”志愿者杜崇熠坦言,“换岗时我们都会相互说一声‘辛苦了’,晚上道别时观众朋友们也非常热情地回应我们。能得到他们的回应,一天的疲惫仿佛就烟消云散了。”
列下拍摄计划的鄢钰涵没想到会那么惊艳:“拍摄这段视频算是偶然中的必然。我们原本就有记录散场的计划,没想到随着越来越多志愿者工作结束加入队伍,道别的队伍越来越长。现场氛围非常打动我们,我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珍贵而有意义的瞬间,必须记录下来。”
现场的“小海豚”们拍摄了许多画面,负责宣传的罗子暄收集后马上剪辑发布:“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必须立马把这些美好剪出来,流传出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我们‘小海豚’的热情。”
在社交媒体上,许多网友戏称“小海豚”们是十五运会的“气氛组”。谈到网友们的感受,志愿者蒋语盟说:“我们特别开心,看到大家用‘气氛组’这样可爱的词来评价我们。这是对所有‘小海豚’的一份肯定,也说明了我们的微笑真正传递出去,感染到了大家。”
同样在现场与观众热情击掌的志愿者李慧娴说:“气氛不是我们刻意营造出来的,它是源于我们的真心,都是‘小海豚’们内心真情实感的流露。为运动员加油的热忱以及跟观众互动的喜悦,还有我们专业的志愿服务,这些也是气氛的一部分。如果我们的青春朝气可以点燃这个赛场,让大家都可以感受到全运会的温暖和活力,那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功。”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小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