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潮起,珠江奔腾
这里是祖国大陆南端
向海而兴的热土
是千年海风浸润的开放门户

位于中心城区的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与城市地标广州塔遥相呼应。新华社发(谢惠强 摄)
千年商都的烟火
与现代经济的繁华
交织成一幅
独具魅力的岭南画卷
这就是广东
以开放之姿拥抱世界
在滚滚浪潮中
书写着一段段
敢为人先的奋斗故事

车辆行驶在深中通道上。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1
广东背靠南岭,面朝南海
古称“岭南”
开放与包容
是这片土地的底色
有人说
很难用一个词来形容广东
它既国际,又乡土
既现代,又传统
既温柔,又刚劲
既闲适,又奋斗
……

广州海心桥与周边景色。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融合,已深入广东的血脉
粤语保留大量古汉语元素
同时吸收很多英源外来词
这种自成一派的鲜明风格
显示出粤语的巨大包容性

游客在永庆坊游览。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这片土地的精彩
也正在于此
潮汕大地上的一处处祠堂
承载着一个个家族的故事
那是潮汕人对家乡的依恋
看见祠堂、便看见了历史
看见了家
客家围楼蕴藏着客家人
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聚族而居的家族理想和文化
在这层层围拢的客家建筑里
代代相传
至今仍能感受到乡愁的回响

满堂客家大围。新华社记者 黄国保 摄
山海在这里相拥成诗
岭南文化在这里绽放异彩
广府的包容、潮汕的精致、客家的坚韧
交织成多元共生的文化图景

梅花桩舞狮表演。新华社发(黄继明摄)
当激昂的鼓点响起
“英歌小女孩”庄恩琪
变得无比专注
她抡起双槌
跟着队员们卖力舞动起来
小小的身躯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我要跳到一百岁!”
稚嫩声音里传递出的是
对传统文化的自豪

庄恩琪(前)在跳英歌舞。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山海有形,文化有魂
生生不息的热爱
便是最好的传承
2
四十多年前
一声春雷在南粤大地震响
特区崛起、珠江腾跃
有着千年商贸基因的广东
把“敢为天下先”写入血脉
如今的广东
依然挺立潮头
2024年
广东省GDP突破14万亿元
连续36年居全国首位
不断续写“春天的故事”

深圳前海石。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通过广交会这个平台
我们的生意已经拓展到世界各地”
第138届广交会刚刚闭幕
到会境外采购商超31万人
较上届增长7.5%
再创历史新高

第138届广交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勤劳务实的广东人深知
制造业是根,创新是魂
珠江口两岸,万吨货轮昼夜穿梭
中欧班列,从广东驶向世界
深圳湾畔,无人机翱翔天际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无人机灯光秀表演。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数字工厂、智能装备、绿色能源……
构成这片土地新的“制造力”
华为、比亚迪、腾讯
格力、TCL、大疆……
一座座实验室、一条条产业链
拼出广东智造的硬核底色

珠海横琴金融岛。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开放的广东
正用更高层次的
“引进来”和“走出去”
打造向海图强的新格局

广州港南沙港区。新华社发
3
广东人爱奋斗
也懂得生活
当地有一种流行文化
——“叹早茶”
这里的“叹”字
是品味、享受的意思
喝个寻常茶
能品味出悠闲、淡定的生活情趣
清晨,街角的茶楼灯光亮起
虾饺、凤爪、肠粉、流沙包
……
“饮咗茶未(喝茶了吗)”
一句问候
唤醒最具广式温情的一天

虾饺。
潮州的巷子工夫茶茶香袅袅
佛山的夜市香味扑鼻
湛江的海鲜大排档炭火正旺
广州的凉茶铺里
老街坊们正聊着新故事

茶艺师在演示潮州工夫茶冲泡技艺的点茶程序。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广东的街道
热闹得刚刚好
它把生活
藏在美食的烟火里
也藏在每个努力向前的脚步中

傍晚时分的徐闻港。新华社发
一半是山海写就的画卷
一半是生活点染的烟火
珠江潮水日夜吟唱
唱着过往,也唱着远方
山海作序,奋斗为笔
总能写出新的诗篇

深圳湾体育中心以及周边道路。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祝福你,广东!
明天,会更好!
来源:新华社微信
策划:宋君毅、李瑜
记者:邓瑞璇、杨淑馨、卿珊
参与报道:李昂、李梦婷、郎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