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怿韬 通讯员 海宣
图/通讯员提供
记者11月7日从广州市海珠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获悉,随着第十五届全运会的脚步日益临近,海珠区正以“绣花功夫”精雕细琢城区容颜。
海珠区城管部门围绕市容景观、环卫保洁、燃气安全、垃圾分类等重点领域打出“组合拳”,推动城区面貌实现“蝶变”,以整洁、有序、优美、宜居的姿态,喜迎八方来客。
提升城市品质,美化街容街貌
全运会期间,大量游客观众来穗,对市容环境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确保十五运会期间城市有“颜”有“序”,海珠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已提前部署,多举措落实精细化保洁保障措施。

在环卫保洁方面,围绕全运会训练场馆、接待酒店、火炬传递路线等重点区域道路,实行分阶段、分区域保洁提升,实施“精品区、核心区、重点区、常态区”网格化管理分级保洁。
重点区域道路按“每2公里配备1台高压冲洗车+1辆清洗扫路车”标准配置设备,在琶洲会展片区等重要区域配置新式环卫作业设备,构建高质高效的人机协同作业模式,并完成全面起底保洁工作,落实每天普扫不少于3次、巡回保洁间隔不超过30分钟,7天2次全面冲洗,5天一次全面打磨。
广泛发动公众参与环境卫生共建共治,组织环卫工人、村社、业主、志愿者等多方参与“洗村”与环境卫生大扫除行动,全面排查清理卫生死角。

在硬件提质方面,今年以来,已对垃圾压缩站及收运点、公厕、环卫驿站等87个环卫设施开展品质提升工作,推动一批生活垃圾投放点向“环境友好、投放友好、作业友好”的2.0版多功能箱房转型。通过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升级改造,升级后的设施外观更美、设备更优、空间规划更合理,持续夯实环卫保洁的硬件基础,从源头上化解“邻避效应”。
强化精准监管,筑牢安全防线
据悉,海珠区城管部门持续加强户外广告和招牌监管,在扎实推进专项整治的基础上,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深入强化管理效能。针对接待酒店及周边建筑物,实施“硬件+软件”双提升工程,共清洗翻新外立面14.2万平方米,规范管养广告招牌938处,有效修复破损幕墙、灯饰68处,在显著提升城市“颜值”的同时,进一步筑牢公共空间安全防线。

为切实保障十五运会赛事期间燃气安全稳定,海珠区城管部门从赛事重点区域保障、燃气场站管道巡查、涉管工地管控、燃气用户端检查、应急值班值守等方面全面加强安全防范。
按照“一馆一册一方案”要求,加强涉赛事重点区域燃气安全管控,在开幕式前完成对重点区域燃气管道设施和用气餐饮场所开展全覆盖燃气安全隐患排查,问题立行立改,整改率100%,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强化应急值守保障,压实企业责任,落实全运会期间24小时专人应急值守制度,与相关场所管理方建立联动机制,实现隐患处置和供气保障快速响应。
开展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为深入践行“绿色全运”理念,引领垃圾分类新风尚,该局多次举行“践行源头减量 共享低碳生活”等主题宣传活动,促进居民分类习惯养成。
近日,联合龙凤街道、海珠区非遗协会开展以“全民分类·助力全运”为主题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组织亲子家庭、中小学生参与,以非遗泥塑结合十五运会元素,通过手工创作垃圾分类绿色环保创意作品,实现传统文化与绿色理念的有机融合,以独特的广府风情宣扬绿色低碳办赛理念,为全运会增添绿色底色。
此外,还组织垃圾分类志愿者工作专题培训,推动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工作流程更专业、更规范,持续提高志愿者队伍素养。

海珠区城管部门结合全运会工作热点,以“执法+宣传”形式,逐户引导沿街商铺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在巡查督导、开展专项整治和执法行动的基础上,依托“门前三包”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商户上门宣传活动30次,发放宣传单张7300余张,有效增强责任人自觉自律意识,合力共建良好市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