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冷霜
图/花宣提供
金秋的阳光洒落,崭新的步道蜿蜒向前,篮球场上的欢呼声与儿童乐园的笑语交织。11月1日上午,广州花都城际公园正式开园。这片曾是新白广城际铁路上盖的公共绿地,如今已成为花都区迎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活力秀场”。


“点石成金”:从单一绿带到复合空间
“公园前身是单调、隔绝的城际轨道上盖区域,通过生态重塑与功能更新,封闭闲置的场地被转化为开放共享的“城市活力客厅。”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陈智斌工程师指着步道两侧的花墙感慨。
记者了解到,5.3公里的公园带犹如一条彩练,将27万平方米的空间编织成多元场景:篮球场上的激烈对抗、滑板场上的矫健身影、沙池里孩童的嬉戏,与连绵的花树相映成趣。

这种转变背后是“人民城市”理念的实践。健身步道总长10公里,相当于从公园可直达周边社区;19.6万平方米的绿化中,1500余棵乔木营造出移步换景的视觉享受。带着孩子游玩的刘先生说:“公园的设施配备合理,周边居民步行可达,非常方便。而且公园绿化优美,有花有树,兼顾了生态体育。”

全运脉搏:体育嘉年华激活城市基因
“激情全运会 活力大湾区”的标语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全运邮局前,盖纪念邮戳的队伍排成长龙,吉祥物“喜洋洋”成为最受欢迎的合影伙伴。正在参加徒步活动的杨女士告诉记者:“走在新建的步道上,既能欣赏生态美景,又能感受全运氛围,这种体验很特别。”
记者观察到,体育嘉年华的设计颇具巧思:专业赛事与趣味活动并行,既有篮球、羽毛球的竞技比拼,也有亲子家庭的休闲徒步。这种多层次参与模式,让不同年龄段的市民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全运打开方式。

长效运营:从“建好”到“用好”的持续探索

记者还获悉,公园后续管理将聚焦“常管常新”。这意味着不仅要建好场地,更要通过持续组织文体活动,让公园真正融入市民生活。这种思路与十五运会“全民全运”的宗旨一脉相承——体育不仅是竞技,更是生活方式。
花都城际公园的实践提供了一种城市更新思路:将基础设施升级与民生需求深度融合。把城际铁路沿线的“闲置地”转化为“活力带”,既提升了城市颜值,更丰富了公共生活。
随着十五运会临近,这座公园将成为观察花都城市品质的窗口。如何让短期的大型赛事与长期的民生改善相互促进?花都正在用行动作答:以体育为媒,让城市更宜居,让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