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方新闻网记者走进粤东高铁沿线地区,解锁铁路助力粤东发展的“最美密码”。
高铁引擎持续发力,拉动沿线经济加速奔跑,人流如织,货如轮转,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绘就更广阔的图景。而寂静的夜里,正是“高铁侠”们挥汗如雨的工作时间,他们要趁此时做精密检查,默默守护着铁路安全。

任务一
轨道检查真功夫
高铁飞驰,杯水不溢,硬币不倒,这是许多人的“中国速度”体验。这极致的平稳与舒适,并非凭空而来,每一寸钢轨都藏着“秘密”——那些肉眼难以察觉的高低、水平、轨向偏差,正是影响列车舒适度的“元凶”。而钢轨“绣花工”们,用毫米级的专注与汗水,通过逐枕测量、反复调整,将轨道几何尺寸的误差牢牢控制在0.5毫米以内,一寸寸守护着飞驰的坦途。正是这毫厘之间的较真,才换来了旅途中的“滴水不漏”与“屹立不倒”。

任务二
激光炮处理挂碍物
为了快速处理挂在网上的轻飘物,工作人员使用了高空异物远程激光清障仪,它利用激光束能量,使轻飘物温度升高后熔化或气化,非常有用,俗称“激光炮”。以往的人工清障,需要涉及处理的因素比较复杂,可能要中断行车,影响正常旅客运行。如果使用“激光炮”就不需要上线路,可以利用列车的行车间隙,在线路远程操作,不影响正常行车,从而避免列车晚点。激光清障仪也有功率限制,不会出现一击即断的情况,达到了既安全又高效的效果。

任务三
深夜CT探伤情
当夜幕降临,还有一群“夜行者”正驾驶着特殊的“CT车”悄然穿行。其实钢轨跟人体一样,都需要定期完成一次全身检测,他们所驾驶的,就是那台如“CT”般作用的双轨探伤小车,小车的探头与钢轨接触后,如果发现钢轨有“伤痕”,会发出超声波并通过耦合液的传导,将钢轨内部情况探测清楚,之后会以超声波形的形式,显示在屏幕上,这一操作跟人体“CT”检查的模式几乎一样。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任田
实习生 张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