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广东湛江硇洲岛谭北湾一处沙滩上发现一只中华白海豚尸体,这只成年白海豚吻部修长,身体呈现出灰白色并带有斑点。
10月27日,记者从湛江市硇洲派出所获悉,初步调查这只白海豚系难产死亡,此前死亡后被海浪冲上岸边沙滩,目前,其尸体已移交动保部门处理。

中华白海豚,属于海豚科、白海豚属的海洋哺乳动物,分布于从中国东南部经东南亚直到孟加拉湾的沿岸浅海区,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东印度洋,广布于中国东南部沿海,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素有“水上大熊猫”之称,是濒危物种。
广东是临海省份,部分地区有时可见生物在沙滩搁浅。不科学的救助可能导致搁浅鲸豚受到二次伤害或反复搁浅,“好心办坏事”,令人遗憾。面对这些大自然中的珍贵生命,我们应该如何正确保护和救助他们呢?
对此,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志愿者、三亚禹途救援队队长李海勤建议,遇到搁浅的鲸豚,不要盲目推其下海,而应尽量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开展科学救护,做好以下几点:
拨打专业救助热线电话
快速拨打12345市民热线、110或119电话等求助,观察现场情况并向接线员进行详细描述。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接线员一般都会尽快联系可以应急救护响应的机构或人员,例如当地的水生野生动物主管部门、公益组织、科研机构、水生野生动物救护站等。
将鲸豚抬离危险区域
避免潮水反复冲击,减少外伤风险,或将它的身体扶正,避免它因呼吸孔进水而导致死亡。但切记不要贸然将海豚推回水里,长约两米的海豚,长着一副“浪里白条”模样,但在体力不支的状态下,重回大海也只会再度被海浪冲上岸边。
和人一样,作为哺乳动物的海豚用肺呼吸,只不过“鼻孔”长在脑袋上。把奄奄一息的海豚推进海面,会让它在翻滚过程中不断吸入泥沙和呛水,严重时可能造成肺部积液。
做好搁浅鲸豚的防晒、降温和保湿工作
鲸豚皮下脂肪较厚,长年生活在海里,靠海水散热降温。一旦搁浅后暴露到空气中,失去海水的散热,体温上升,高温可能会导致其器官衰竭。同时,鲸豚表皮离开水后不久就会变得干燥甚至龟裂。所以,要用浴巾或者毛巾浸泡海水后盖在鲸豚体表,并持续浇水,保持它们的表皮湿润并降温。鲸豚是用肺呼吸空气的哺乳动物,因此,在浇水保湿时一定要避开呼吸孔,浇水时要掌握好呼吸间隔和频次,最好选择动物刚刚换气后的鼻孔闭合时浇水保湿,否则非常容易导致动物呛水、呛泥沙等不利后果。
挖掘水坑或制作充气水槽
引进海水,让搁浅鲸豚在水里漂浮。鲸豚体重很重,而胸腔壁非常柔软,腹腔也没有骨骼支撑。鲸豚是终生水生的动物,在生理及行为等多方面高度适应水环境。一旦搁浅,鲸豚身体巨大的重量会压迫胸腔,不仅给其呼吸和血液循环等带来极大障碍,脱离水体时间太长还会导致重要脏器受损。所以,鲸豚在海滩上等待转运或涨潮时,要先挖深坑,引入海水,像打造儿童游泳池一样,尽量让鲸豚在水中漂浮起来。
疏散人群避免应激
鲸豚搁浅时非常惊慌,围观人群的嘈杂声音、灯光或频繁触摸等,都可能惊扰鲸豚,引发强烈的应激反应,造成鲸豚死亡。
总之,在专业救护人员到来前,应沉着冷静并量力而行,尽可能做好以上这些基础救护工作,为专业人员开展健康评估、制定救援方案或转运鲸豚等后续行动,争取更多时间。
来源 | 新京报、都市快报、澎湃新闻、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