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吴博
门诊中,经常有患者自认为肩膀疼痛就是肩周炎,选择自行加强肩关节锻炼,然而,疼痛却越来越明显,活动能力也不断下降,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其实,肩周炎和肩袖损伤都会肩部疼痛和活动受限,经常被患者混淆。但两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都有显著不同,正确区分这两种疾病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不是所有肩痛都是肩周炎
肩周炎与肩袖损伤是最常见的两种肩关节疾病。肩周炎的发病率为5%-8.8%,而肩袖撕裂的发病率在50岁及以上人群中为13%,60岁及以上人群中为20%,70岁及以上人群中为31%。
肩周炎俗称五十肩或冻结肩,是一种肩部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慢性无菌性炎症。肩周炎多生于单侧,起病缓慢,自然病程较长,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肩周疼痛,夜间疼痛尤为显著,疼痛常持续存在。当关节活动时尤为剧烈,并逐渐出现关节僵硬和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肩周炎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随着年龄增长,肩部组织退行性改变;外伤;不良姿势,如圆肩、驼背;肌肉废用,如经常使用手腕、手指,而肩部和颈部几乎不运动;长时间的劳动导致的慢性劳损;外界环境变化,如肩关节受到寒冷刺激等。
而肩袖损伤是指围绕肩关节的一组肌腱受到损伤或发生退行性变时,肌腱出现水肿和炎性病变,严重者可产生撕裂。与肩周炎相似,肩袖损伤以肩部疼痛、活动度受限为主要特征,部分患者会伴随肌力减退。该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发病率随年龄上升。
肩袖损伤的主要发病原因包括:外伤,如跌倒时肩部着地或上肢外展外旋时受到暴力冲击;肌腱退行性变,如肌腱的弹性和韧性随年龄增长而下降;撞击,如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导致的肩袖损伤;异常活动姿势,如肌肉发力不佳导致的肩肱节律异常等。
如何鉴别?
可从以下5方面鉴别:
1.发病年龄与病史:肩周炎主要发病于50岁左右中年人群,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而肩袖损伤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或运动人群,急性肩袖损伤常有外伤史。
2.活动范围:肩周炎患者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均受限,以外旋外展和内旋后伸最为严重;肩袖损伤患者被动活动范围基本正常,但在主动活动时会出现疼痛或无力。
3.疼痛特点:肩周炎早期有明确痛点,后期疼痛范围不定;肩袖损伤则以疼痛弧为主,不同体位痛感不同。
4.影像学表现:超声检查可以快速筛查肌腱撕裂,但依赖医生的经验。MRI是确诊金标准,清晰显示肌腱损伤程度和位置。
5.病程特点:肩周炎多为自限性(1—3年),但部分患者可能遗留活动受限的问题;肩袖损伤在病程进展中可能会渐进性加重,造成肩袖肌腱的全层撕裂。
能不能锻炼?
肩周炎的治疗方法包括功能性锻炼,可通过一系列特定动作恢复肩关节正常功能,如钟摆运动、爬墙运动等。此外,还可进行热敷、冷敷、电刺激等物理疗法,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并减轻疼痛。此外,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的药物治疗,可减少炎症和疼痛。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进行关节镜手术等手术治疗。
而对于肩袖损伤,则要注意休息与制动,避免过度使用肩部,必要时使用肩托或吊带固定。其次,在医生或治疗师的指导下,可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以增强肩部肌肉力量。同样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和炎症。对于重度肩袖损伤,如肩袖撕裂,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关节镜手术或开放手术。此外,非药物治疗方法中,针灸治疗和推拿按摩,都有帮助。针灸治疗能调节气血流通、舒缓筋脉挛缩状态。推拿按摩通过专业手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划重点
肩周炎和肩袖损伤虽然都会导致肩部疼痛和活动受限,但它们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都有显著的不同。因此,在出现肩部疼痛时,患者应及时就医,通过专业的检查和诊断来明确疾病类型,以便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以促进疾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