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由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羊城晚报社、广州地铁地产联合主办的“山长讲坛・育见美好家”系列主题沙龙启幕,首站在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所在地(白云区广州地铁地产·云平上品)举行。
本次沙龙聚焦主题为“家委会,如何让教育更美好”,汇聚省实、执信、广雅、东风实验、铁一小学、海珠实验二小、华阳教育集团高塘石小学、花都区新华街八小、岭南教育慈善基金会等多所学校和机构的教育实践者与家委会代表,共同探讨家校社协同育人过程中,家委会如何从其“有名”到“有实”,真正赋能育人的转型路径。
跨界联动:
聚力共建教育良好生态圈
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教联体”,是当前破解教育难题的关键。作为本次沙龙的联合发起方,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羊城晚报社、广州地铁地产三方联合,从不同维度为教育协同发力,形成独特的跨界合力。
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叶丽琳在致辞中表示,家委会是家校社协同的核心纽带,联合会始终致力于推动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深度联结,此次沙龙正是为了打破教育孤岛,让优质资源流动起来。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专职编委林如敏在致辞中提到,羊城晚报长期关注民生,深耕教育,将百姓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聚焦于C位,未来将继续发挥全媒体优势,传播家校社协同育人鲜活案例与先进经验。
“教育是民生工程的核心,我们把‘学’放在‘铁、商、医’之首。”广州地铁地产站点中心党支部副书记蒙正光介绍,地铁地产不仅为广州打造TOD生活居所,更将社区变为教育发生地,此次联合发起系列沙龙,正是希望构建有温度的教育社区生态,让家庭、学校、社会在空间与理念上实现深度融合。
名家引领——
刘良华教授:
以理论+方法构建家委会运作逻辑
本次沙龙活动邀请了长期研究家庭教育的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广州市海珠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刘良华教授作主题演讲,他从理论与实践双维度,幽默风趣地为家委会建设提供方法论。
“家委会核心价值是从被动参与转向主动创造,并非学校的附属执行者,关键要守住协作边界,比如不通过联名施压要求更换班主任,需以理性沟通解决问题。”刘良华说。在家委员成员选拔上,他跳出学历、职业的传统标准,更看重情绪稳定与合作意识。在分析了学校常规的家委会类型与职能的基础上,他更主张建设学习型家委会,在共同成长中实现家校共育。
刘良华认为,激活家委会的关键是打造学习型组织,他建议每月组织共同学习:哪怕围绕一本教育书籍、一部教育电影讨论,都能让家长从局外人变“自己人”。他推荐了《音乐之声》《回归》等影片,以《音乐之声》中“艺术与自然融合”场景强调课外实践的重要性,用《回归》中“自然后果惩罚”情节引导家长放弃打骂教育,为家长、家委会传递“陪伴而非控制”的教育逻辑。
家校社对话——
家委会究竟该扮演什么角色?
多元实践碰撞协同新思路
在分享环节,多校的实践分享,展示出相关家委会运作的多元路径。家委会到底是帮手还是伙伴?广州市越秀区第十六届、十七届人大代表,广州市越秀区铁一小学党委书记张婥恩提出“家委会是教育合伙人”的观点。她以“最美上学路”改造为例:面对家长抱怨接送拥堵,家委会未停留在传声层面,而是联合规划院、交通部门家长调研,推动政府改造道路,设置彩虹斑马线、家训围墙,将焦虑等待变成交流时光。她认为:“家委不能只反馈问题,更要共创解决方案”,这一实践引发基层学校代表共鸣。
张婥恩还挖掘家委会的文化育人价值,发动3700个家庭撰写家训,打造“铁路文化+家庭时光长廊”的家风文化馆,将劳模精神与家风传承结合;同时搭建家长舞台,让退役军人家长演绎红色剧、非遗家庭开设工坊,让家长从教育观众变为育人主角。这些实践不仅解决了学校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更让家委会成为连接学校、家庭、社区的“风雨连廊”,实现了问题共解、资源共享、价值共创。
作为一线家委会代表,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广雅中学花都校区年级家委会主任李浩光凭借11年家委经验,提炼出一套贴合家长需求、适配学校管理的运作模式,核心是“找准定位、主动服务”。他认为,家委会要做好“服务员”,“在班级管理中,尊重班主任的核心组织地位,不越权决策;在学校协作中,承认学校的教育主体作用,不干预教学安排。”
据介绍,作为无线电测向领域的专家,他协助学校带领学生参与国际、国内大赛,斩获世界杯季军、广东省赛前5名等佳绩,以自身行动传递服务意识,带动家长群体形成主动付出、不计得失的氛围。他的实践证明,家委会从家长和学校需求出发,做好小事、解决痛点,就能成为家校协同的稳定器与助推器。
广州市天河区华阳教育集团高塘石小学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会长温玉容,从家庭视角分享了家校协同的实践思考。
她提到,高塘石小学家委会始终围绕孩子成长需求搭建家校沟通桥梁,一方面主动收集家长关于 “课后服务内容优化”“亲子活动设计”等方面的意见,整理成条理清晰的建议清单反馈给学校,避免零散抱怨;另一方面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比如邀请心理专家进社区开展亲子沟通讲座,组织家长参与校园开放日等课堂观察活动,让家长直观了解学校教学模式,减少教育认知偏差。温玉容表示,家委会的要做好中间纽带,既让家长的声音被听见,也让学校的用心被理解。
专家点评——
协同育人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德育与特殊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广州市中小学德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袁志芬在沙龙最后,为在场人士提炼出核心共识与实践方向。他指出,与会者一致认为“教育美好需家校社三方携手”,家委会角色已从后勤保障转向协同枢纽,成为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部分。
针对未来实践,他提出四大方向:一是家委会向学习型转型,强化家长育人能力;二是协同育人从思路协同走向实践共创;三是家委运作要站好位不越位;四是家委成员从家长成长为教育引领者。
袁志芬还表示,愿意与各方携手推动标准建设,在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的引领之下,广州市探索研制中小学家庭教育工作实施指导手册,为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校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提供可操作的指导建议;同时希望搭建更多像“山长讲坛・育见美好家”一样高质量的对话平台。
据悉,“山长讲坛・育见美好家”沙龙将持续举办,后续聚焦教育热点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将从家校社协同、友好型儿童空间协同等切入,突破传统教育边界,凝聚教育共识与愿景,探索面向未来的校内外协同新模式,积极践行家校社一体化社群模式,实现从美好教育、美好社区到美好城市的智慧共创与协同。
案例分享——
执信中学执信路校区:
以爱为基、以行践诺的家校协同育人实践
执信中学执信路校区初二年级家委会,以21人的庞大阵容、高效执行力与专业资源整合能力,为家校协同育人作出积极示范效应。
在活动组织上,家委团队“快响应、精执行”,102周年校庆期间,仅用两周便完成《执信颂歌》节目全流程筹备,获全校赞誉;学校第41届艺术节,明星家委沈傲君担任语言艺术指导,还连夜照料受伤主持学生助其圆梦。
资源链接方面,家委发挥行业优势搭建成长平台。模拟招聘会中,协助招募西门子、广药白云等企业,让学生获得职业面试体验。同时,家委们积极拓展社会资源,为学生创造职业体验机会。
公益实践中,家委助力“执子之手,伟博有爱”花市义卖,创单日九万余元筹款纪录,获校友会特别贡献奖;还组织学生参与“送年货,念师恩”志愿活动,让公益实践成为学生践行社会责任的生动课堂。此外,家委分工协作制作初中宣传片,供新生了解校园,同时积极参与家校座谈会,承担校运会后勤保障,全方位推动家校协同。
广州市东风实验学校:
以家委会为纽带的文化传承、科学融合与公益赋能
2024-2025学年,广州市东风实验学校家委会以资源整合与行动引领为核心,推动家校社美育深度共建。
在非遗文化传承方面,家委会搭建馆校合作桥梁,引入广东美术馆“美术馆来了”项目,开设非遗通草画课程,学生作品入选广东美术馆“收藏童年”展览;还联系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开展“南国醒狮”课程,醒狮节目在校园艺术节上演。
科学艺术融合领域,家委会整合华南国家植物园资源,举办“落纸芳妍——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科普画展”,展出44幅科学画作,还邀请博士开展讲座,组织家长志愿者参与布展,深化“艺术+科学”教育模式。
公益实践中,家委会策划学生参与迎春慈善嘉年华,创作义卖手作,家长协同运营摊位,筹款帮助重症儿童,将美育成果转化为助人行动。
东风实验学校的家校社共建实践表明:家委会是教育生态的关键赋能者,通过精准链接社会资源、激活家庭力量,拓宽美育路径,将传统文化、科学精神、公益基因融入校园生活,家校社共建,让教育更美好。
策划|陈晓璇 白宏太
文|记者 陈玉霞
视频 | 记者 范晗越
图|林楚容 张安 张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