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佛山,灯火如昼。巡游队伍中,20辆秋色花车引领前行,琳琅满目的佛山灯色作品点亮街头。镇安小学与民乐小学的师生以一场蔡李佛拳与咏春拳的“功夫对话”,展现“百千万工程”推动非遗进校园的丰硕成果。异域风情亦未缺席——来自西班牙的舞者踏着《激情弗拉明戈》的节奏翩然起舞,地中海特有的热情与岭南秋意在此刻深情相拥。
羊城晚报《大美岭南》第122站走进佛山,体验2025年广东非遗周暨佛山秋色巡游的多元文化融合。今年,这项自明代延续至今的民俗盛会,迎来了第13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的国际嘉宾。来自五大洲13个国家的艺术团体,与中国各地非遗项目共聚佛山,在古街巷陌间展开一场跨越山海的文化对话。
秋色新韵:从手工业摇篮到智造名城
佛山秋色,萌芽于明代手工业鼎盛时期。当佛山作为“天下四大聚”之一,秋色盛会实为一场手工业成果的盛大巡礼。能工巧匠将精心制作的工艺品装饰陈列,擎抬出游,既庆丰收,亦展实力。彼时的秋色,是国力强盛与岭南文化繁荣的生动写照。
时光流转,佛山已崛起为全国制造业重镇,秋色这一古老民俗亦被赋予时代新意。今年的彩车上,不仅有祥瑞麒麟、佛山醒狮等传统灯色,更有代表“佛山制造”的卫星、无人机与机器人模型;巡游队伍中,八音锣鼓与AI智能共舞,神话人物与科技元素交织。节目单上,机器人表演的《AI舞炫秋光》与传统节目《哪吒风火震乾坤》比邻而列,隐喻着佛山从传统手工业名镇向现代制造业强市的华丽转身。
今年秋色以“山海同风·悦叹秋色”为主题,汇聚世界多彩文化。新西兰阿帕努伊尖峰舞团的《战舞》雄浑铿锵,西班牙拉斯罗萨青年舞蹈团的《弗拉明戈》热情奔放,埃及“亚历山大胡里亚”艺术团的《亚历山大风情》异域流韵……美国、英国、南非、格鲁吉亚、哥伦比亚等13国艺术团与中国非遗项目同台献艺,使佛山老街成为世界文化的流动舞台。
岭南自信: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10月17日上午,佛山祖庙博物馆门前,庄重的秋祭大典依古礼举行。约500名海外友人、侨胞、港澳乡亲与社会各界代表共同见证这一传统仪式的肃穆场景。当晚,万福台广场举行的乡饮酒礼,则让尊贤敬老的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焕发新彩。
这些仪式的复刻与创新,不仅是文化形式的回归,更是文化自信的彰显。岭南文化自古具有兼收并蓄的胸襟,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发源地,广东始终是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门户。此次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落户广东,佛山以最具广府文化特色的秋色相迎,正是文化自信的生动实践。
今年秋色巡游中,汉服爱好者与国风达人组成“国风当潮·秋色同游”方阵;禅城区菁华舞苑的《灯绘岭南》将传统鱼灯与现代舞美巧妙结合,营造出惊艳的视觉景观。最具佛山特色的是,在“小手拉大手 大城巧工匠”彩车后,47名来自两所村级小学的师生,在固定表演点展示蔡李佛拳与咏春拳的武术对话,并在街舞节奏中完成“快闪”演绎,让传统功夫焕发青春气息。
秋色活动现场及各大商圈集中展示86项特色非遗项目,让市民游客全方位感受非遗魅力。在这里,非遗不再是静置的展品,而是可触可感的生活体验。
从明代手工业盛会到当代文化盛宴,佛山秋色走过六百余年。它见证了岭南文化的生生不息,也记录了中华文明的开放包容。当佛山秋色与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相遇,当传统与现代交融,岭南与世界对话,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典,更是一个文化大省、一个制造强市的文化自信与时代担当。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或许是佛山秋色在这个金秋十月,带给世界最温暖的礼物。
策划统筹 | 魏琴
文 | 记者 张闻 杨苑莹 黄铁安
拍摄、剪辑 | 记者 张嘉培 李婷婷
海报 | 宗宁
出品 | 羊城晚报大美岭南融媒体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