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为期一个月的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落下帷幕。这场联动11城,涵盖超100场精品演出、19场艺术展览、150余场公益演出及系列艺术讲堂的文化盛宴,以更本土、更国际、更时尚的鲜明特质,在岭南根脉与世界视野的碰撞中,书写了“人文湾区”建设的鲜活答卷。

守正创新,让岭南根脉在时代舞台焕新。作为湾区文化的“根”与“魂”,广府、潮汕、客家文化瑰宝在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得到全新诠释。深圳舞剧《咏春》以非遗咏春拳与香云纱为题材,让岭南文化精神跨越地域共鸣;南方歌舞团音乐剧《喜欢你》将英歌舞这一“中华战舞”搬上现代舞台,非遗与流行的碰撞点燃全场;深圳市粤剧团推出的《决战之燎原》以“粤剧+网游”的跨界形态,备受观众欢迎。通过大湾区文化艺术节,粤剧、醒狮、龙舟、英歌等岭南传统文化元素在舞台上得到鲜活表现,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开放包容,让湾区文化与世界文明对话。俄罗斯国宝级话剧《万尼亚舅舅》、法国现象级音乐剧《莫里哀》等国际经典登陆湾区,与《雄狮少年》《二月廿九》等本土作品形成文明对话。这种双向交流不止于“引进来”,舞剧《咏春》《黄飞鸿》、粤剧《红头巾》等佳作还借艺术节平台“出海”,让岭南文化走向世界。而音乐舞蹈剧场《乐动·舞界》由穗港机构联合出品,广州交响乐团与香港舞者的协作,正是粤港澳三地优势资源互通、互补、互动的生动注脚。
生态共建,让文化活力在协同创造中奔涌。大湾区文化艺术节更深层的价值,还在于文化生态的协同构建。通过共创剧目、合办展览、人才交流等实践,大湾区文化艺术节深化了粤港澳三地的文化协同。此外,艺术节也不再是孤立的展演,而是人才与资源的“集散地”。例如,粤港澳国际青年音乐周每年都会迎来世界级音乐大师和新锐力量;本届湾区艺术节的艺术讲堂,更云集了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剧作家罗怀臻、舞蹈家黄豆豆业内名家大咖等。
曲终人不散,文脉永流传。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的举办,也成为大湾区文化融合的新契机。以守正创新传承文化根脉,用开放包容拓宽艺术视野,以生态共建凝聚起发展合力,粤港澳大湾区必将以更温暖、更鲜活、更富魅力的文化姿态,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文 | 杨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