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掠过北部湾沿岸,红树林如碧玉般镶嵌在海岸线上。从高空俯瞰,湛江市遂溪县界炮镇北潭渔港呈现出令人震撼的景象——辽阔的红树林正与深蓝的大海在此碰撞、交融。渔船在碧波上划出银白的航迹,那座守望多年的灯塔见证着一代代渔民出海与归航。羊城晚报《大美岭南》第125站飞越北潭渔港,在这片海林相拥的土地上,体会岭南文脉的魅力,探寻自然最本真的呼吸。


潮水退去的滩涂上,渔民们弯腰整理打捞回来的生蚝。突然,一群海鸥从镜头前掠过,它们舒展的羽翼与渔民的劳作身影,在晨光中构成动人的和弦。在这里,人与鸟共享着大海的馈赠——渔船归港时抛洒的小鱼,成了白鹭与海鸥最期待的盛宴。这幅生生不息的画面,正是北潭渔港生态最生动的写照。


当夕阳把海面染成金红,北潭渔港便成了她最温柔的模样。红日缓缓沉入海平线,远处蚝排星罗棋布,成群的候鸟掠过头顶,翅尖沾染了霞光。这一刻,忙碌的渔港渐渐安静下来,唯有鸟鸣与浪声合奏着黄昏的抒情曲。摄影爱好者们最爱这个时刻——在这里,每一次日落都是一幅不同的油画,而飞鸟就是画中最灵动的笔触。

暮色四合,渔船在暖光中静泊。桅杆的剪影与晚霞,归鸟的翅膀掠过炊烟,整个渔港沉浸在蓝调的静谧里。远处,灯塔开始闪烁,提醒晚归的人:家的灯火已经点亮。

这是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刻——白日的忙碌已成过往,夜晚的宁静刚刚开始,而大海,正以她最宽容的怀抱,拥抱着这个生生不息的渔港。
近年来,遂溪县在“百千万工程”推动下持续加强生态建设,通过红树林修复、污染治理等举措,让北潭港成为候鸟的 “温馨驿站”。每到迁徙季,近万只候鸟在此筑巢繁衍。晨光中,亲鸟往返觅食哺育幼雏;暮色里,鸟群归巢的鸣叫声与海浪声交织。码头边,成群的白鹭与海鸥或戏水、或在人群中觅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如果你向往海的模样,一定要来北潭看看。清晨,看海浪如何唤醒渔港;黄昏,等一场被飞鸟点缀的日落;入夜,在灯塔的守望中,听海风讲述远处的故事。
在这里,你会发现:最美的风光,从来都是人与自然共同写就的诗篇。

策划统筹 | 魏琴
文、剪辑 | 记者 牛智杰 魏琴 实习生 李锦鹏
视频拍摄 | 罗锦屏
海报 | 范英兰
出品 | 羊城晚报大美岭南融媒体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