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术与垃圾分类的融合,有望帮助人们将难以分类的垃圾分得更清晰。记者9月19日从广州市白云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获悉,位于该区的新科垃圾压缩站,近日投入试运营。
相比传统的垃圾压缩站,该站设有一套使用了AI技术的高速分拣机器人,可将多种可回收物从其他垃圾中分拣出来。白云区城管部门相关业务人员表示,分拣机器人有望解决因人的主观原因导致的垃圾分类不准确痛点。
据悉,当垃圾收运车辆将垃圾倾倒进新科垃圾压缩站一楼卸料平台后,垃圾将会被传送带输送至二楼的处理区。AI高速分拣机器人可分析垃圾的形状、体积,并精准抓取和分拣塑料瓶、易拉罐、纸品等可回收物,并将它们汇入到专门收集口。
“项目最大亮点,在于引入AI智能分选产线。高速分拣机器人可精准识别饭盒、易拉罐、纸张、金属等8类可回收物,分拣速度高达5400次/小时,垃圾减量率超过40%。”设备生产商介绍说,站内通过数字孪生系统构建“虚拟中转站”,实时映射设备运行、物料流向和能耗数据,使整个分拣、压缩、转运过程全流程可溯、全数据驱动。
据了解,新科垃圾压缩站在有限的用地上,通过立体化结构设计,建成了建筑面积超1700平方米的两层现代化处理枢纽:一层专注压缩,二层实现智能分拣。该项目由政府财政投资建设运营基础设施,社会资本投入用于高科技设备采购,设计日处理垃圾能力突破100吨。
“我们仍然希望,市民在投放阶段,即精准分类垃圾。”广州市白云区城管部门相关业务人员介绍,包括广州在内的不少城市,会将不能判断类别或难以分辨类别的生活垃圾,列为其他垃圾或干垃圾。
在日常实操过程中,基层环卫作业人员也碰到过市民难以第一时间辨别垃圾属于哪一类,最终投入其他垃圾桶的现象。这导致了不少有望变废为宝的可回收物,没有通过可回收物途径处理的问题。新科垃圾压缩站的AI设备,有望破解因人的主观原因将可回收物混入其他垃圾的问题。
文|记者 梁怿韬 通讯员 成广聚 全碧芳 黎天智 邓长强 廖家宝
图|通讯员提供